医生忠告:上了65岁,老年人宁可晚睡会,也别在睡前做这4件事!

若云谈健康 2025-02-27 18:24:34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感谢各位看官,支持原创,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大部分都从小受教育,知道早睡早起对身体好,也知道熬夜对身体的伤害很大。

但你是否知道,睡前的一些行为其实比熬夜对身体的损害还要严重呢?

尤其是对于老年朋友来说,一些常见的睡前习惯,可能会悄悄影响健康,甚至比熬夜带来的危害还要大。

医生特别提醒:一旦过了65岁,睡前千万不要做这4件事!这些看似无害的小习惯,可能会破坏你的健康。

那么睡前的这4个行为分别是什么呢?

一、熬夜对身体会产生的4个坏处

许多人因为工作、学习或者娱乐,习惯性地熬夜。但你知道吗?熬夜对身体的伤害可不止简单的劳累,长期熬夜身体会遭受多方面的影响。

接下来,咱们聊聊熬夜会给身体带来的4个坏处,帮助大家了解熬夜究竟有多可怕。

1.免疫力的下降

免疫系统负责抵抗各种细菌、病毒和疾病。晚上是身体修复和恢复的关键时刻,正常情况下,晚上10点到凌晨2点是免疫系统工作最活跃的时候。

可是,当你选择熬夜时,免疫系统的修复过程就被打乱了。研究表明,长期熬夜会导致白血球数量减少,身体对病毒的抵抗力下降。

这时候,感冒、发烧等小病小痛就会更容易找上门来。

2.大脑受损

大脑需要充足的休息来清理掉一天工作中积累的垃圾。如果每天都熬夜,脑细胞就没办法进行正常的修复和更新。

久而久之,记忆力、专注力都会受到影响,思维变得迟钝。长期熬夜还会破坏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导致情绪不稳定,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可能随之而来。

所以熬夜不仅让身体受累,还让大脑也跟着熬夜。一旦进入恶性循环,就更难走出来了。

3.损害心脏

研究发现,熬夜会增加心脏病的风险,因为熬夜会让体内的应激激素(如皮质醇)水平升高,这些激素会让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担。

血压长期处于高水平,容易导致动脉硬化,增加中风、心脏病的风险。

而且,熬夜也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使得体内的生理节奏失调,心脏在异常的生理环境下工作,容易出现心悸、胸闷等不适症状。

熬夜让你无法获得充足的深度睡眠,进而影响心脏的恢复和修复,长期下去,对心脏的损害可能会非常严重。

4.代谢降低导致肥胖

人体的代谢在不同的时间段是有规律的,晚上是新陈代谢最慢的时候。如果熬夜,胃肠道就会在一个不正常的时间进行工作,容易导致消化不良、积食等问题。

更为严重的是,熬夜会扰乱人体的激素分泌,特别是饥饿激素——ghrelin和瘦素的平衡。

这两种激素直接影响食欲和脂肪储存。熬夜会使得饥饿激素增加,抑制瘦素的分泌,结果就是晚上你会特别容易感到饿,想吃高热量的食物,进而导致肥胖。

而肥胖本身又会带来糖尿病、高血压等一系列健康问题,这就是一个循环,难以打破。

总而言之,熬夜会逐渐削弱你的身体健康,增加患病风险。

二、65岁以上老年人睡觉前别做4件事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睡眠质量常常受到影响。很多老年人会尝试各种方法来改善睡眠,然而一些不当的睡前习惯,反而可能让睡眠变得更加糟糕。

对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来说,有四件事绝对不能在睡前做,否则可能对身体造成长期的伤害。

1.睡前大量喝水

老年人的肾脏功能已经不如年轻时那么强大,晚上喝水后,身体的代谢和排水能力下降,水分很难在短时间内排出体外。

这样一来,不仅容易频繁起夜上厕所,还可能引起血压波动,甚至影响心血管健康。

对于已经有高血压或心脏病的老年人来说,夜间血压的大幅波动增加了心脏病发作或中风的风险。

2.睡前吃得太饱

晚餐吃得太晚或者吃得过多,容易让消化系统在睡觉时还处于工作状态,导致胃肠不适。

尤其是老年人,胃肠的蠕动功能会逐渐减弱,如果饭后马上躺下休息,食物就容易在胃里停留过久,可能导致胃酸反流或消化不良。

胃酸反流不仅会让人感到胸口灼热,还可能在夜间进入呼吸道,影响正常呼吸,甚至增加猝死的风险。

更重要的是,晚餐过饱还会导致血糖水平波动,影响胰岛素分泌,长期这样下去,会增加患糖尿病、高血压以及心脏病的风险。

3.睡前喝酒

虽然酒精有一定的催眠效果,但它对睡眠质量的影响却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简单。酒精虽然能让人迅速入睡,但它并不会促进深度睡眠,反而会影响睡眠的质量。

尤其是在深睡眠阶段,酒精会抑制大脑的活动,使得进入深睡的过程变得更加困难。酒精还会导致夜间的心率波动,增加呼吸暂停的风险,对于老年人尤其危险。

更重要的是,长期依赖酒精来帮助睡眠,会打破身体的自然生物钟,使得身体难以在没有酒精的情况下自然而然进入睡眠状态。

4.睡前高强度的脑力活动

尤其是看手机、看新闻、思考问题等,也是很多老年人的常见习惯。老年人晚上的大脑活动不应该过于剧烈,因为大脑的兴奋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影响入睡。

褪黑素是调节睡眠的重要激素,它能够帮助我们进入深度睡眠状态。如果在睡前进行复杂的思考,或者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过多的蓝光刺激会影响褪黑素的分泌,导致入睡困难。

大脑过度活跃的状态不仅会影响睡眠的质量,还可能让你夜间频繁醒来,睡得浅,甚至感到头昏脑涨。

这些睡前习惯看似无伤大雅,实际上却潜藏着对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巨大风险,因此更要特别注意这些细节。

三、缓解老年人失眠的4种方法

老年人失眠的问题已经成了普遍现象,老年人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常常也会经历一系列睡眠困难。失眠不仅影响精神和情绪,还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

那么老年人要如何缓解失眠,恢复良好的睡眠呢?其实,有几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改善睡眠质量。

1.规律作息时间

老年人容易陷入睡眠时间不规律的状态,晚上睡得晚,早上起得晚,或者白天小睡过久,导致晚上睡不着。

其实睡眠的规律性对睡眠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人体的生物钟有固定的作息规律,早睡早起有助于调整生物钟,使大脑和身体在固定的时间感到疲劳,进入睡眠状态。

如果每天的作息时间相对固定,身体就会自然适应,晚上容易入睡,早上也能自然而然地醒来。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不仅能够让身体获得更好的休息,还能提高日间的警觉性和活力,避免白天疲倦无力的问题。

2.睡前的放松活动

许多老年人习惯在睡前进行一些刺激性的活动,如看电视节目、思考复杂的问题或者喝咖啡等,这些都会让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导致难以入睡。

想要改善睡眠质量,可以尝试进行一些轻松的放松活动,如听轻音乐、冥想、深呼吸等。这些活动能够帮助放松身体,缓解紧张情绪,让大脑进入放松状态,从而提高睡眠的质量。

冥想或者做深呼吸可以帮助降低体内的压力荷尔蒙,帮助身体快速进入放松模式,减少失眠的困扰。

3.睡眠环境的优化

很多老年人睡眠不佳,往往与周围环境有很大关系。过于嘈杂、光线过强、床铺不适等因素都会影响睡眠质量。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老年人可以从睡眠环境入手,改善睡眠质量。首先,要保持卧室的安静,避免外界噪音的干扰。可以选择使用耳塞,或者通过播放白噪音来屏蔽外界声音。

其次保持卧室的光线适度,尽量避免强烈的灯光刺激,尤其是在睡觉前要避免使用手机、电视等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蓝光会干扰褪黑素的分泌,影响睡眠。

此外,床铺的舒适度也非常重要,选择一张适合的床垫和枕头,可以帮助保持脊椎的自然曲线,减轻身体压力,从而提高睡眠质量。

4.饮食的调整

如果想要更好的睡眠,老年人应该避免在睡前2小时内进食大餐,可以选择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比如温牛奶、坚果、香蕉等,既能满足小腹的饥饿感,又不会对胃肠造成太大压力。

此外,避免在睡前喝咖啡、浓茶、酒精等刺激性饮料,这些都可能扰乱身体的生物钟,影响入睡的时间和睡眠的质量。

这些方法看似简单,但坚持下去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失眠问题。希望每位老年朋友都能通过这些方法,轻松享受夜晚的好梦,恢复活力,保持健康。

四、结语

无论年龄多大,睡得好都意味着生活得好,尤其是对于老年朋友来说,睡眠质量更是关系到身体健康和精神状态的关键。

通过调整作息、改善睡前习惯、优化睡眠环境以及合理饮食,老年朋友完全可以找回属于自己的好睡眠,告别失眠带来的困扰。

当我们为自己创造出一个舒适、安静、规律的睡眠环境时,身体的自我修复和重生就能顺利进行,白天的精力充沛、心情愉悦也不再是难事。

有想法的小伙伴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点击关注解锁更多好的内容,谢谢你的支持!

参考资料

[1]彭苏汝.老年人睡眠障碍怎么办?科学护理助您安享好眠[C]//广东省肿瘤康复学会.2024年《健康大湾区》科普论坛暨第六期健康科普作品征集活动作品集.东莞市东坑医院护理院;,2024:3.DOI:10.26914/c.cnkihy.2024.056886.

[2]王悦明.老年人睡前5禁忌[J].人人健康,2016,(05):40.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