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称关税日入20亿,70多国寻求关税协议,背后真相几何?

刘岱评国际 2025-04-10 16:04:40

文/杨斌国

当地时间 4 月 8 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发表讲话,对其推行的 “对等关税” 政策成果夸夸其谈。他兴奋地表示,这一关税措施 “极具爆炸性”,每天能给美国国库带来高达 20 亿美元的收入,同时宣称已有 70 多个国家主动找上门来,希望与华盛顿就关税问题达成协议。特朗普的这番言论瞬间吸引全球目光,然而,事实真如他所说的这般美好吗?

自特朗普再次上台以来,“对等关税” 政策成为其经济领域的重要举措。4 月 2 日,美国公布了 “对等关税” 的具体计算公式,其核心意图似乎是要 “平衡” 双边贸易逆差,对美出口顺差占比越高的国家,美国征收的税率就越高。除部分经济体适用 10% 税率外,美国从其他经济体征收的关税税额,要等于这些经济体对美货物贸易顺差值的一半。到了 4 月 9 日,美国针对不同贸易伙伴实施的 “对等关税” 政策正式生效,一场全球贸易格局的大变动就此拉开帷幕。

特朗普强调关税能带来巨额财政收入,每天 20 亿美元,听起来着实诱人。但从经济学角度深入分析,这背后隐藏着诸多问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教授马弘指出,特朗普推动 “国内减税、国际加税” 的税收结构调整,长期来看,增加联邦政府财政收入是其政策目标之一。可加征关税并非 “无本万利” 的买卖。一方面,关税增加的收入可能只是短期 “甜头”,从长远看,会引发一系列负面连锁反应。

当美国提高关税,其他国家必然不会坐以待毙,往往会采取反制措施。这种贸易摩擦升级,会使美国出口企业面临巨大压力,订单减少、利润下滑,进而影响企业税收贡献,甚至导致企业裁员、倒闭,最终对美国整体经济造成冲击。另一方面,消费者也将成为关税的 “买单者”。进口商品因关税价格上涨,美国民众购买同样商品需花费更多金钱,生活成本大幅提高,这无疑会降低民众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对美国国内消费市场产生抑制作用,而消费在美国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再看特朗普宣称的 70 多个国家寻求与美国达成关税协议这一说法。从目前公开信息来看,部分国家确实在与美国接触,但这其中有诸多复杂因素。越南方面,日前公开宣布不会对美国的关税战进行反击,还表示愿意将对美关税直接降到零,并请求美方将加征关税的期限 “至少延长 45 天”,甚至同意 “打击中转贸易”,配合美国对中国出口进行打击。印度总理莫迪也表示,不会对美国对印度商品加征 26% 的关税进行报复,而是希望通过谈判与美国达成一份贸易协议,降低关税。据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透露,日本也对与美国达成关税协议表现出强烈意愿。

然而,这些国家的妥协与接触,并非是对美国关税政策的认可。大多数国家是在权衡自身经济利益后,无奈做出的选择。对于一些严重依赖美国市场的国家而言,若不与美国协商,可能面临美国高关税的沉重打击,国内相关产业遭受重创,经济增长受阻、失业问题加剧。它们希望通过谈判,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损失,争取相对有利的贸易条件。

从全球贸易格局角度审视,特朗普的 “对等关税” 政策无疑是对现有秩序的巨大冲击。若美国以自身贸易逆差为由,随意提高关税,其他国家纷纷效仿,全球将陷入贸易保护主义的恶性循环。上世纪 30 年代大萧条时期,美国就曾大幅提高关税,结果非但未保护本国产业,反而引发其他工业化国家的报复性关税措施,全球贸易额急剧萎缩至 1929 年的三分之一,美国经济更是雪上加霜。如今,全球经济联系更为紧密,美国对贸易的依赖程度远胜当年。若特朗普的 “对等关税” 政策持续推进,美国乃至全世界都将付出难以估量的代价。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将遭受严重破坏,生产效率大幅降低,企业生产成本飙升,世界经济增长将面临严峻挑战。

特朗普关于关税收入和多国寻求协议的言论,更多是出于政治宣传目的,与实际经济情况和全球贸易形势存在较大偏差。在评估这一事件时,各国政府、企业和民众都需保持理性和清醒,深入分析背后的经济逻辑和潜在影响。毕竟,贸易战没有真正的赢家,通过对话、协商,构建公平、开放、包容的全球贸易体系,才是实现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正道。

核子猎潜艇评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0 阅读:17

刘岱评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