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联英雄与组织失去联系,孤身闯入土匪巢穴,改编了一支抗日队伍

烨华评历史 2023-02-24 06:53:02

1937年4月15日,日伪军在哈尔滨进行了大规模搜捕,地下党组织遭到了巨大破坏。后来任抗联十二支队教导员的张瑞麟,当时是哈尔滨地下市委书记,他虽然躲过了敌人的搜捕,但和组织失去了联系……

伪满时期的哈尔滨

下一步该怎么办?张瑞麟十分着急,冒着巨大的风险,他多次派人外出寻找党组织,但一无所获。当时,张瑞麟和战友常佐臣隐藏在一起,两人常常接触。1940年初,在一次闲聊中,常佐臣提到了一支土匪队伍。

这支队伍对外报号“庄稼人”,在肇东县一带活动。当时,东北的民间武装力量十分杂乱,有抗日队伍,也有土匪队伍,还有山林队、棒子队,以及又抢日伪军又抢老百姓的匪队。这支“庄稼人”队伍,就属于最后一种,他们多次和日军交火,名气很大。

张瑞麟当时就想了,这到底是一支什么样的土匪队伍?既然现在躲在哈尔滨联系不到组织,干脆打进土匪巢穴,说不定能说服他们加入抗联呢!当然,张瑞麟也明白,很多土匪心狠手辣,自己想混进去十分困难,很可能丢掉性命。

思来想去,张瑞麟还是下定了决心。于是,他和常佐臣将做工挣来的钱,全部购买了衣服、鞋子和生活用品,包了两大包扛在身上。当年农历6月的一天,两人背着包袱,徒步出发了。

找到土匪队伍,比想象中简单一些。

张瑞麟

庄稼人土匪队伍被日伪军追捕,所以行踪不定,很难寻找。但是,东北的土匪并非影视剧中表现的那样,都住在“山寨”中。实际上,土匪只有在被追捕的特殊情况下,才会躲进深山,在简陋的小窝棚中住些日子。正常情况下,土匪都在势力范围内的活动,这个屯子住几天,那个屯子再住几天。

另外,土匪与老百姓的关系也比较复杂。土匪会抢劫地主甚至普通百姓,但绝大多数土匪队伍,都不会对自己势力范围内的屯子下手。实际上,他们还会保护这些屯子,与其他地区的土匪作战。另外,很多老百姓也会加入土匪队伍,平时在家种地,农闲时跟着大当家抢劫绑票,贴补家用。所以,老百姓和土匪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

张瑞麟自然知道这些,他和常佐臣一起来到了肇东县小蒋家围子,找到了一个名叫王庆发的人。常佐臣和王庆发是同乡,关系很好。他们两人在王庆发家吃完晚饭,开始闲聊“庄稼人”土匪队伍。

果然,王庆发了解一些情况。这支匪队的大当家绰号“庄稼人”,手下三四十人,大多数都参加过各种“杂牌”抗日军,战斗力比较强。他们胆子大,武器好,连日本人都敢抢。

张瑞麟知道王庆发是个老实农民,于是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希望联系到这支土匪队伍。王庆发立刻表示,自己能办好这件事。原来,屯子里刘家老三刘胜武,就是“庄稼人”匪队的小头目,常常与家里人联系呢。

第二天,王庆发就找来了刘家老二,顺利联系上了刘胜武。两天之后,土匪队伍那边传来消息,说大当家同意见张瑞麟,二当家“草上飞”也点头了。

在刘家老二的带领下,张瑞麟和常佐臣走了两个多小时,来到了松花江边的秘密联络点,土匪派出一条小船,将两人接到了江心岛上。这里,就是“庄稼人”匪队的巢穴。

想收编土匪队伍,没那么容易。

“庄稼人”匪队的巢穴,就在这个江心岛上,十分偏僻。张瑞麟上了岛才发现,这支三四十人的土匪队伍,在岛中间搭了五六个草棚子,十分简陋。

二掌柜草上飞首先见了张瑞麟,很快“炮头”(土匪队伍中冲锋陷阵的队长)、“水香”(管理日常事务,类似于司务长)、“秧子房掌柜”(管理“肉票”的小头目)等人都进来了,大家互相介绍,闲聊起来。

张瑞麟来之前就听说,这些人虽然是土匪,但大多数此前都参加过抗日武装。所以,他大胆表明自己的身份,向土匪们讲述了抗日救国的道理。大多数土匪都点头认同,只有二当家说:“吃打饭(当土匪)的都是穷人,有钱有势的人不干这种遭罪又危险的事。”

很明显,二当家不愿意变成抗日队伍,只愿意带着手下的“穷人”过上温饱日子。很快,大当家也提出了质疑:“吃打饭的人没有不要东西不要钱的,不为钱财也罢,也没有带着东西来参加的。”大当家的意思是,张瑞麟背着大包袱来参加土匪队伍,刚来就要带着大家抗日救国,很难让人相信。

得不到土匪的信任,下面就麻烦了。张瑞麟心中盘算了一阵子,主动提出离开这里,但希望能和大家结拜为兄弟。

土匪重义气,秉承“多一个兄弟多一条路”的信念,都认为和张瑞麟结拜兄弟,以后和抗日队伍也就算“兄弟队伍”了。于是,他们纷纷表示同意,除了大当家之外,二当家带着几名土匪小头目,与张瑞麟和常佐臣烧香磕头,当场结拜为兄弟。

紧接着,张瑞麟把身上的包袱打开,把在哈尔滨购买的衣物和生活用品,全部分给了土匪。虽然并不是什么贵重东西,但这群土匪十分感动,当即挽留张瑞麟,希望他能留下来,和大家一起生活一段时间。

张瑞麟表面推辞,但大家盛情挽留,他“只好”多留几天了。之后,张瑞麟让常佐臣回到哈尔滨,继续寻找组织,自己则留下来,想办法改编这支土匪队伍。

土匪的生活,和想象中不太一样。

土匪平时都干什么?打家劫舍,砸窑绑票。但是,就像前文所说的,土匪一般不会在自己势力范围内抢劫。实际上,土匪的抢劫行动并不频繁,砸窑绑票都有风险,地主家中有炮手,大一点的村镇有保安团,土匪不一定是对手。

“庄稼人”匪队的成员,并非完全靠打劫过日子。张瑞麟来了之后没几天,就遇到了一件“大事”,住在岸边的一群大地主,亲自来送补给了。

附近的地主受到土匪的保护,自然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土匪有时候到地主家住上几天,逢年过节地主则要主动送酒肉给土匪才行。这一次,几个大地主乘着小船,送来了猪肉、白面、烟酒、大烟,以及其他一些日用品。

大当家出门迎接,摆了一桌酒席。二当家见机会来了,就把张瑞麟的事情告诉了这些地主,希望他们能在大当家面前美言几句。地主们非常识趣,酒桌上好言相劝,让大当家发一支枪给张瑞麟(发枪意味着正式入伙),他们联合做了保人:如果张瑞麟带着枪逃跑了,一切损失由几名地主负责。

酒宴过后,大当家喜笑颜开,当众表示同意张瑞麟入伙。二当家见状,拿来一支三八大盖交给张瑞麟,这是匪队中非常好的一支枪了。

张瑞麟明白,土匪接纳了自己,并不代表他们会放弃打家劫舍。确实是这样,因为不久之后,大当家就组织了一次抢劫。当时已经入秋,到了冬天大雪封山,外面零下二三十度,土匪也极少出来活动。所以,必须趁着秋天多干几票,储备一些过冬的粮食和衣物。

那天晚上,大当家带着土匪乘坐五条小船,到了满洲一带,抢了几个大地主。当天的主要目的是抢衣服,所以几条船都装满了过冬的皮袄皮帽子。回来之后,大家开始分东西——按照惯例,大当家和二当家先挑好东西,然后是小头目,最后才是土匪喽啰。

这一次,大当家拿了狐狸皮袄、水獭皮帽子等贵重衣物,小头目也把好东西都挑走了。其他土匪一看,剩下的东西都不值钱,于是骂骂咧咧满腹牢骚。张瑞麟一看,立刻出面调解,说自己兄弟不要这样做,干脆大家把东西都拿出来,平均分好,抓阄分配。

这么一说,小土匪纷纷赞成,大当家虽然不情愿,但也同意了。很明显,土匪队伍也不好带,如果手下人都有怨气,这个大当家也当不安稳。这一次分衣服事件,让张瑞麟声望大增,匪队从上到下都很佩服他,愿意跟着他干。

二当家表示,愿意带着队伍投靠抗日联军。

东北抗联

但是,现在“秧子房”里还有好几个绑来的肉票,最好等到这些人都被赎走。到时候有了钱,大家都分一些,把钱送回家安排一下生活。毕竟,以后成为抗日队伍,就不能砸窑绑票了,也不能给家人送钱了。张瑞麟也明白,很多土匪也是上有老下有小,分了钱自己舍不得花,都留给家里人。

一直到九月底,张瑞麟打听到了抗联十二支队的消息,于是连夜赶过去,终于联系上了组织。

此后,“庄稼人”匪队被改编为抗联第三路军十二支队独立大队,大队长仍然由大当家“庄稼人”担任。这支队伍一直在“三肇”地区与日伪军周旋,打了不少胜仗。

1940年底,独立大队奉命跟随十二支队,一起向山里转移,没想到半路遇到了日伪军的讨伐队。独立大队与日伪军激烈战斗,边打边退,最终因为力量悬殊太大,几乎伤亡殆尽。

最后退到山里时,整个十二支队只剩下了一百多人……抗联太艰难,但是他们一直在坚持,非常不容易。

2 阅读: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