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术的最后传人——杨度,连周总理都念念不忘

民国印象 2025-04-07 09:58:12

杨度1874年生于湖南湘潭姜畲石塘村。家里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代代务农为生,家境清贫。到了杨度祖父一代,有了一些转机。当时已经是咸丰皇帝在位时期,清廷的八旗兵和绿营兵都腐败不堪,只能依靠民团、乡勇对抗太平军。

杨度的祖父杨礼堂带着大儿子杨瑞生参加了曾国藩的湘军,杨礼堂因为作战勇敢,屡立战功,一路做到正四品都司衔。可惜好景不长,在三河战役中湘军惨败,杨礼堂阵前被杀,杨瑞生侥幸逃脱。

湘军高层为了奖励战死的杨礼堂,对他的儿子杨瑞生大加提拔,最终给予了他总兵的职务。

不过,杨度的父亲却不是杨瑞生,而是杨瑞生的四弟杨懿生。杨懿生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业余时间做吹鼓手,赚几个小钱。但他的儿子杨度却并不类似其父,杨度自幼聪颖过人,过目不忘,被人称为“神童”。

杨度10岁的时候,父亲杨懿生就去世了,杨度连同弟弟妹妹一起被过继给大伯杨瑞生。杨瑞生当时还是总兵,家境富裕,又是相同的血脉,对杨度兄妹几人非常照顾。

而杨度兄妹也非常争气,杨度的弟弟杨钧擅长诗、文、书、画,妹妹杨庄也擅长诗文,至于杨度就更厉害了。天生的聪明加上后天的严格培养,杨度的年轻时代还是很风光的。

1892年,18岁的杨度考中秀才,一年后又考取顺天府乡试举人。1895年,杨度去北京会试期间恰逢公车上书,他也参加了这个运动,并认识了后来大名鼎鼎,搅动民国风云的几位人物——梁启超、袁世凯、徐世昌等等,建立了一个自己的人际网络。回到老家湖南以后,杨度已经21岁。

他以举人的身份拜在衡阳第一大儒王闿运门下(大画家齐白石也是王闿运的弟子)。王闿运饱读诗书,但却并非是传统的儒生。他性格独特,一生醉心于所谓的帝王之术。什么是帝王之术呢?其实就是封建时代的一种权力斗争手段。帝王之术就是通过各种手段有效控制臣下,让臣下为他们卖命,再让臣下去控制人民,由此控制整个国家。

杨度在其门下学习了整整三年,最喜爱的就是王闿运的帝王之术,可以说这段学习对杨度一生有着巨大意义。通过帝王之术的学习,聪明的杨度已经有了很大的野心,不过杨度有一点比很多人要好,就是他对自己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他认为自己好谋无断,不适合做一把手,顶多做做军师一类的人物。

所以,他在当时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在找一个所谓的“明君”,然后用自己所学的帝王之术来辅佐他,成就功业。

杨度

1903年10月,杨度在日本横滨与梁启超会面,为了回应前者的《少年中国说》,杨度写下了《湖南少年歌》,其中有“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的语句。

当时清王朝已经日薄西山,传统的科举制度也日渐衰败,杨度见新知识、新思想已经是大势所趋,就放弃了传统的儒学,开始转学新学,为将来积蓄学术上的资本。

1897年,王先谦在长沙兴办时务学堂,杨度加入其中,借机认识了谭嗣同、熊希龄、唐才常等人,建立了新的关系网。不久,留学之风在中国兴盛,甚至出现了所谓“西洋镀金东洋镀银”的说法。杨度再次心动。

1902年,他瞒着老师王闿运自费留学日本。不过杨度在日本过得并不如意,第二年他就回到国内,在老师的介绍下认识了清朝大臣张之洞,得到了后者的赏识。

1903年,杨度被保荐入京参加新开的经济特科进士考试,获得了第二名的优秀成绩。杨度成绩虽好,运气却不好。清廷怀疑他有革命的倾向,没有给他任何官职,杨度非常失意,再次回到日本求学。在这段时间里,长袖善舞的杨度广交朋友,很快认识了孙中山、汪精卫等人,并在1905年当选为留日学生总会干事长。

1905年,日本文部省颁布公然歧视中国人的《取缔清韩留日学生规则》,并攻击中国留学生“放纵卑劣”。留日中国学生立即组织起来,进行抗议活动,杨度的同乡陈天华甚至愤然跳海自尽以示抗议。而作为留日中国学生领导人之一的杨度却不赞成进行大规模的抗议,主张妥协退让,甚至连公开的声明也不让发,为此杨度被很多留学生所攻击,认为杨度趋炎附势,不配成为学生首领。

1906年,清廷开始进行所谓的“预备立宪”,宣布将要君主立宪。其实清廷如果要想立宪,早就立了,也不可能杀了谭嗣同,现在再来这一套,只是为了维持局面罢了。当时杨度不是立宪派的一员,但他听说清廷正在大肆鼓吹立宪,就立刻向立宪派靠拢,写下了两篇名为《中国宪政大纲应吸收东西各国之所长》和《实行宪政程序》的文章。这两篇文章让清廷如获至宝,开始在国内大肆传播,杨度也名声大噪。其实这是杨度是为了博取优势,搞的所谓帝王之术。

1907年,立宪派在东京创立了《中国新报》,杨度担任总编辑。他这时已经和同盟会这样的革命组织划清界限,大肆宣扬立宪的好处,宣称什么“不谈革命,只言立宪!”此后,杨度还回到湖南,召集一批人起草《湖南全体人民民选议院请愿书》,通过民间舆论为清廷立宪造势。经过一番“努力”,杨度果然获得了不小的好处。次年春天,袁世凯和张之洞联合举荐杨度,说他“精通宪法,才堪大用”,杨度被任命为宪政编查馆提调,官衔四品。

1911年,清廷成立所谓“皇族内阁”,杨度因为马屁拍得好,被任命为统计局局长,成为一级的高级官员了。可没等杨度局长的位置坐稳,辛亥革命就爆发了,清廷彻底垮台。心思灵动的杨度立刻投奔了袁世凯,在其手下当了一名幕僚。在袁世凯与南京临时组织的南北谈判期间,杨度来回奔走,用他的口才和人际关系为袁世凯捞取好处,立下了不少功劳。

杨度行书《逍遥游辞》

1912年春天,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水涨船高的杨度也出任了会议议员等职务。然而杨度并没有觉得这是自己人生的顶点,他在与袁世凯的交往中,揣测出袁有做皇帝的野心。杨度认为,如果自己成为推动袁世凯称帝的第一人,获得的回报绝对不小,这是一笔划算的投机。只是到底什么时候开始推动,还需要仔细斟酌。

1913年3月,国民党领袖宋教仁在上海遭到暗杀。7月,北洋军又镇压了过国民党的“二次革命”,国民党控制的江西、江苏、安徽等省都被北洋军攻陷,孙中山、黄兴、陈其美等国民党领袖被迫流亡日本。眼见异己已被扫除,袁世凯变得志得意满,他在1914年正式下令解散国会,废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杨度认为时机已经到了,开始在袁世凯身边鼓吹称帝。

1915年4月,杨度发表了《君宪救国论》一文,宣称“共和不适用于中国,只有君主制才能让中国强盛。”这篇文章句句都说到了袁世凯心窝里,袁世凯大赞杨度说的都是“至理名言”。

几个月后,杨度组建了筹安会,自任理事长,主张君主立宪,为袁世凯称帝鼓吹。为了制造舆论,杨度一手策划了所谓“乞丐请愿团”、“妓女请愿团”,“人力车夫请愿团”等等滑稽的组织,就差挖出一个石碑,写上“袁世凯是真命天子”了。

这林林总总的演出成了中国近代史上著名闹剧,而杨度就是闹剧的总导演。袁世凯见杨度搞得如此热闹,自然非常高兴,不但授予其“二等嘉禾勋章”,还亲笔题写了“旷代逸才”的匾额送给杨度。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正式称帝,宣布1916年更改为“洪宪元年”,中华民国改为“中华帝国”。一时间,举国哗然,人们纷纷攻击袁世凯,连一向主张立宪的梁启超也发表了《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拆穿袁世凯的阴谋。作为袁世凯称帝最大的帮凶,杨度也成了万夫所指的人物,舆论称他是“袁世凯的文化走狗”,连他老家湖南的乡亲们也骂他无耻,好友纷纷宣布跟他断交。

1915年12月,蔡锷将军率领护国军在云南宣布武力讨袁,此后南方多个省份相继响应。北洋军中的实力派人物段祺瑞、冯国璋等人按兵不动,坐看事态发展。而张敬尧之流为袁世凯卖命的北洋军,由于士气低落,军无斗志,先后在川南、湘西被护国军击败。眼见形势如此不利,北洋军内部出现严重分裂。陆军总长段祺瑞躲在幕后指挥,由江苏将军冯国璋、江西将军李纯、浙江将军朱瑞、山东将军靳云鹏、湖南将军汤芗铭联合发出通电,要求袁世凯取消帝制、惩办祸首。

袁世凯在惶恐之下,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两个多月后,袁世凯在惊怒交加之下病死。临死前,袁世凯对撺掇他称帝的杨度极为不满。

1916年6月6日,做了83天皇帝,众叛亲离的袁世凯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在最后一刻,袁世凯用尽力气大叫三声:“是他误了我!是他误了我!是他误了我!”随后气绝身亡。这三声喊话吓坏了房屋外面一个等待的人物。这个面目清秀的书生跌跌撞撞地冲出袁府大门去,身后则是袁世凯孩子们的一片痛骂之声。

一个袁世凯老家的亲戚,奇怪地问袁世凯身边的卫士:“大老爷最后说的他是谁啊?刚刚跑出去的那个书生是谁啊?你们骂的又是谁啊?”卫士咬牙切齿地说:“还有谁,就是该千刀万剐的杨度。不是他煽动老帅称帝,我们怎么落到这种地步!”袁世凯这个民国最大的枭雄,一辈子斗败了无数的敌人,又怎么会被别人所误呢?而且这个人还是一个叫做杨度的书生。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总统,他上台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发布“惩办通缉帝制祸首令”,杨度列第一名。此时杨度的投机完全失败,声名扫地,根本无法在中国立足。他心灰意冷,加上为了躲避通缉令,随后宣布遁入空门,在天津、青岛等地的租界闭门学佛。此时立宪派在中国已经没有市场,所谓遁入空门的杨度也认为立宪没有前途,转而赞成共和。

1917年张勋复辟,邀请杨度入京,被袁世凯复辟搞得身败名裂的杨度不敢再参与这种事情,没有接受。1922年,陈炯明叛乱,杨度受孙中山委托,作为孙中山特使,通过夏寿田游说曹锟(夏寿田此时是曹的秘书),制止吴佩孚援助陈炯明,帮助孙中山度过了危机。1922年,杨度在上海加入了中国国民党。

然而这并不是杨度生命的最后一次选择。他在北京结识了一些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有了初步的了解,还认识了革命先驱李大钊。

1927年,奉系军阀张作霖的安福系派出军警抓捕李大钊,杨度还曾经设法营救,他找到曾任北洋司法总长的章士钊要求帮忙,还卖掉了自己的住宅,所得款项全部用来疏通关系,可惜最后仍然功败垂成。

1928年,已经53岁的杨度迁居上海,在上海青帮头目杜月笙的门下当了一名清客,同时还卖卖字画。杜月笙自己没有多少文化,却对有文化的人很重视。他对杨度相当尊重,不断给钱给物,杨度在当时法租界住的洋房就是杜月笙的产业。

在这段时间,杨度秘密地为共产党提供过不少情报。

1929年秋,在白色恐怖最厉害的时候,杨度居然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最终由潘汉年介绍,周恩来批准,秘密完成了入党仪式。由于地下工作的特殊性,杨度到底提供了哪些情报,掩护了哪些人物,今天的人们已经无法知道,但这确实是一个难得的转变。据说当时曾有朋友讥讽杨度一辈子投机,到老了也不肯改变,杨度生气地反驳道:“现在白色恐怖,随时可能掉脑袋,哪里谈得上投机呢?”

1975年冬,周恩来总理在去世前特别提到了杨度晚年参加共产党,指示有关部门应该公正评价杨度的一生。

1931年9月17日,患有严重肺病、胃病的杨度在上海租界因病去世,弥留之际,他曾拟自撰挽联一副,来评价自己的一生:“帝道真如,如今都成过去事;匡民救国,继起自有后来人。”

0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