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无情,科学防护是关键
2025年3月28日,缅甸7.9级地震波及我国云南多地,再次敲响防震警钟!地震虽无法预测,但掌握科学的避险与自救知识,能最大限度减少伤亡。

本文为您梳理“震前预防—震时避险—震后自救”全流程防护要点,建议收藏转发!
震前准备:预警与应急包缺一不可手机预警设置
微信搜索“中国地震台网”小程序,开启强提醒功能,预警信息可提前数秒至数十秒推送,为避险争取黄金时间。

家庭应急包清单
必需品:饮用水、压缩饼干、手电筒、急救药品、备用电池、口哨、湿纸巾;
防护品:防尘口罩、手套、应急毯、安全帽;
重要文件:身份证、医保卡复印件,现金零钱。 (应急包需定期检查更新,放置于门口或避难点)

核心口诀:伏地、遮挡、手抓牢!
室内避震
安全区域:承重墙墙角、卫生间、坚固家具旁;
危险区域:玻璃窗、吊灯下、无支撑床铺;
正确姿势:双手双膝撑地趴下,用靠垫护头,紧抓桌腿,避免移位。

公共场所避震
商场/影院:蹲在排椅或结实的柜台旁,远离货架、玻璃橱窗;
电梯/楼梯:立即停靠楼层,切勿使用电梯;
户外街道:远离广告牌、电线杆,用包护头,跑向开阔地。
特殊场景
驾车时:减速停靠空旷处,抓牢方向盘,蜷身护头;
学校上课:迅速钻入课桌下,闭眼护头,听指挥有序撤离。

被困废墟时
保持体力:敲击管道或墙壁传递信号,避免哭喊;
呼吸保护:用湿布捂住口鼻,防止粉尘窒息;
扩大空间:用木棍支撑残垣,避免余震二次伤害。
互救原则
优先救援:先救近处易脱困者,再救远距离或重伤者;
科学施救:避免硬拉被压者,用门板固定脊椎伤员。

次生风险
远离危房、滑坡山体,关闭燃气阀门,防范火灾、毒气泄漏;
信息甄别
通过官方渠道(如国家地震台网、应急管理部)获取灾情,不信谣、不传谣。
防震意识常驻心,生命安全重于山
地震虽属天灾,但科学应对能化险为夷。
转发此文,让更多人掌握自救知识,共同筑牢防灾减灾的人民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