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底,韩国海警联合海洋调查船气势汹汹驶向苏岩礁附近,试图对我国在此设置的钢结构设施进行调查甚至强拆。然而,面对我国海警的果断拦截和众多渔民的强硬反击,韩国船只最终铩羽而归。在这次事件中,我国渔民手持刀具迎战,人数之多、气势之盛,堪称“一个师”的阵仗,直接让韩国海警陷入狼狈境地,灰溜溜撤退。
那么,韩国为什么这么看重苏岩礁呢?
苏岩礁的地理位置注定了它的战略价值。苏岩礁位于东海大陆架上,距离我国上海仅150海里,扼守长江出海口,辐射日韩航线,其海底蕴藏的石油储量据估算超过百亿吨,渔业资源更是丰富异常。
早在隋唐时期,日本和高丽的使臣途经此地时,就曾在文献中提及这片礁石,而我国沿海渔民数千年来在此捕鱼,留下了无数与苏岩礁相关的民间传说。清末北洋水师的海图明确标注了苏岩礁的位置,近代以来,日本和韩国从未对此提出异议。
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起,韩国开始觊觎这片海域的资源,逐步采取行动试图将其纳入掌控。1987年,韩国在苏岩礁上设立航海浮标,2001年更是擅自建造3600吨重的海洋平台,配备直升机停机坪、雷达和码头,单方面将其改名为“离于岛”,试图通过实际控制改变现状。
事实上,苏岩礁的归属在国际法理上有着清晰依据。作为水下暗礁,它并不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可主张领土主权的岛屿定义,因此无法成为任何国家的领土。但其所在的专属经济区(EEZ)却因中韩主张重叠而引发争议。

我国依据大陆架自然延伸原则,认为苏岩礁属于我国200海里专属经济区;而韩国则主张以中间线划分,将其划入己方管辖范围。这种分歧由来已久,早在2001年《中韩渔业协定》签署时,双方就试图通过“暂定措施水域”暂时搁置争议。然而,韩国却借此协定逐步强化对苏岩礁的实际控制,甚至将其纳入防空识别区,步步紧逼我国底线。
这次对峙的导火索,正是韩国对我国在苏岩礁附近海域设置的钢结构设施的不满。据韩国媒体报道,这些设施直径和高度均达数十米,韩方怀疑其用途不明,声称要进行“合法调查”。2月底,韩国海洋科学技术院的调查船“大地号”在海警舰艇护航下,逼近设施约1公里范围,摆出一副要强拆的架势。
然而,我国海警迅速反应,出动船只拦截,同时数十艘渔船闻讯赶来支援。现场画面显示,我国渔民手持刀具站在船头,人数众多,气势如虹。韩国海警虽有舰艇和直升机助阵,但在这种阵仗面前显然底气不足。双方僵持约两小时后,中方向韩方喊话:“这是养殖场,请离开!”韩方则辩称自己在“正当调查”,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撤退。
据统计,仅2024年,韩国就以“打击非法捕捞”为名驱离我国渔船1700余艘,平均每天近5艘。这背后,是我国渔民对这片传统渔场的依赖,也是对韩国挑衅的忍无可忍。面对韩国海警的步步紧逼,他们早已不是手无寸铁的弱者。现场目击者描述,渔民们挥舞着大刀片子,喊声震天,人数之多堪比“一个师”,直接将韩国海警的气焰压了下去。韩国媒体事后倒打一耙,称我国人员“携带刀具恐吓”,但这种说辞在事实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当然,韩国海警的狼狈溃逃并非单纯因为渔民的硬气。我国海警的果断行动才是关键。自2013年东海防空识别区设立以来,我国在苏岩礁海域的巡逻力度逐年增强。近年来,随着海警装备的现代化,5000吨级舰艇频频亮相,足以应对任何挑衅。
此次对峙中,我国海警不仅出动主力舰船,还调派橡皮艇上的执法人员,形成立体防御网。相比之下,韩国海警虽有3000吨级舰艇,但在面对我国的综合实力时,显然力不从心。更重要的是,我国在外交层面反应迅速,事件发生后,外交部发言人明确表示,中韩正在推进黄海划界谈判,暗示不愿将冲突升级,同时警告韩国勿轻举妄动。
然而,韩国在苏岩礁问题上的执念由来已久。自2001年在礁上建平台以来,他们便将其视为“既定事实”,甚至在济州岛设立“离于岛日”进行宣传。这种行为不仅缺乏法理依据,也无视历史事实。苏岩礁距离韩国济州岛149公里,比其到我国舟山群岛的132公里还远,韩国却硬要将其划入己方势力范围,逻辑上站不住脚。
而且,韩国过去在执法中对中国渔民的粗暴行径,更让其在道义上失分。2012年,一名44岁的中国渔民被韩国海警橡皮子弹击中身亡;2016年,韩国海警首次动用M60机关枪扫射我国渔船,600余发子弹让现场触目惊心。这些血淋淋的教训,早已让我国渔民对韩国海警充满戒备,此次挥刀相向,正是长期积怨的爆发。

除此之外,韩国此次行动的失败,还暴露了其内外交困的窘境。国内方面,2025年初,韩国政局动荡,总统尹锡悦的弹劾案悬而未决,民众抗议此起彼伏,政府急需一场“外交胜利”转移视线。苏岩礁问题恰好成为靶子。然而,韩国低估了我国的反应速度和决心,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国际上,韩国的盟友美国虽在亚太地区频频挑事,但在苏岩礁问题上并未明确站队。毕竟,这片暗礁的归属争议过于复杂,美国更倾向于让韩国独自试探我国底线,而不愿直接卷入。
实际上,韩国对苏岩礁的觊觎,很大程度上源于资源驱动。东海海底的油气储量和丰富的渔业资源,对韩国这个资源匮乏的国家来说,是难以抗拒的诱惑。据韩国济州大学的研究,苏岩礁附近海域的渔业年产量可达数万吨,而海底油气开发潜力更是高达数千亿美元。
然而,这些资源本应由中韩通过谈判来解决,而不是被韩国单方面霸占。我国在苏岩礁设置的钢结构设施,据中方解释是用于渔业养殖,旨在维护正常生产秩序。这种做法完全符合国际法,却被韩国恶意解读为“挑衅”,足见其心态之扭曲。
因为长期的争议,苏岩礁早已不只是经济问题,而是上升为主权之争。我国渔民的强硬态度,正是对国家主权的最直接捍卫。他们挥舞的大刀片子,不仅仅是自卫的工具,更是对韩国侵占行径的愤怒回应。而我国海警的果断出击,则向世界表明,苏岩礁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挑衅都将付出代价。韩国海警此次的狼狈溃逃,既是现场力量对比的结果,也是我国综合实力提升的缩影。
即便如此,事件的后续发展仍需冷静观察。中韩两国在黄海的海洋权益谈判尚未结束,未来类似的摩擦可能难以避免。我国在维护主权的同时,也展现了克制姿态。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3月18日的表态中指出,黄海局势总体稳定,谈判是解决争端的正途。这无疑是给韩国一个台阶下,但前提是韩国必须正视现实,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否则,下一次对峙,迎接他们的可能不仅是渔民的大刀片子,还有更强硬的回应。
所以,这场苏岩礁对峙的意义,远不止是一次海上冲突。它是我国从被动防御到主动出击的转折点,也是对韩国长期挑衅的一次清算。过去25年,韩国在苏岩礁步步为营,试图将非法占领合法化,如今却在我国渔民和海警的联合反击下碰壁。那些挥舞刀具的渔民,代表的不仅是个人尊严,更是民族骨气。而韩国海警的溃逃,则证明了一个简单道理:强占他国领土,终究是镜花水月,挡不住正义的回击。

尽管韩国海警此次的举动,看似嚣张,实则色厉内荏。他们举旗冲向苏岩礁,本想借机立威,却未料到我国渔民的硬气和海警的强硬。那些被吓得落荒而逃的身影,或许会成为韩国在苏岩礁问题上的一道永久伤疤。而对于我国来说,这场胜利不仅捍卫了主权,也为未来的海洋权益斗争树立了榜样。苏岩礁的风浪未平,但正义的旗帜已然高扬。
信息来源:
韩国媒体报道(如韩联社、联合早报等)关于2025年2月中韩海警苏岩礁对峙事件的描述。《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关于水下暗礁和专属经济区的规定。我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2025年3月18日关于黄海划界谈判的表态。历史文献及清代北洋水师海图关于苏岩礁归属的记载。韩国济州大学等机构关于苏岩礁附近资源的研究数据。中韩两国过往渔业冲突事件的相关报道(如2012年、2016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