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失业君小编 图 | jayrandhawa
“范思哲100亿卖身普拉达:一场奢侈品行业的豪赌与变局!”
——
4月10日,意大利奢侈品巨头普拉达以13.7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0.57亿元)的价格收购范思哲的消息震动全球时尚界。这场被喻为“意式豪门联姻”的交易,不仅标志着两个意大利传奇品牌的合体,更折射出奢侈品行业在低迷市场环境下的战略突围与资本博弈。然而,这场看似互补的联姻背后,是普拉达的野心、范思哲的困境与行业格局的深刻变迁。
范思哲的出售并非首次。2018年,美国轻奢集团Capri(原Michael Kors)以21.5亿美元收购范思哲,试图通过高端化转型突破轻奢市场瓶颈。然而,这一“蛇吞象”的尝试最终失败:2024年范思哲营收同比下滑6.9%,利润率仅0.4%,成为Capri集团旗下表现最差的品牌。而普拉达此次收购价较2018年缩水超三分之一,反映出范思哲的品牌价值在资本市场的急剧贬值。

对Capri集团而言,剥离范思哲是止损之举。2023年其与泰佩思琦集团(Coach母公司)的合并计划因反垄断问题流产,随后市值从200亿美元高点跌至17亿美元,出售范思哲成为优化资产负债表、聚焦核心品牌Michael Kors的无奈选择。
普拉达的收购逻辑清晰可见。一方面,范思哲的“性感张扬”美学与普拉达的“极简克制”形成互补,前者在红毯文化、社交媒体影响力与年轻消费群体中的号召力,可弥补普拉达主品牌增长乏力(2024年仅增4%)的短板。另一方面,普拉达近年凭借副线品牌Miu Miu的爆发式增长(2024年营收同比暴涨93%),验证了其运营差异化品牌的能力。收购范思哲后,普拉达集团旗下品牌增至5个,意图通过多元化矩阵挑战LVMH等超级巨头的市场主导地位。
外企君小编观察认为,尽管战略意图明确,但普拉达的收购史并不乐观。1999年重金收购的设计师品牌Helmut Lang和Jil Sander因风格冲突拖累集团业绩,最终折价出售;2000年与LVMH联合收购Fendi亦因财务压力被迫退出。此次收购范思哲的风险同样显著:
❶业绩负担:范思哲2025财年前9个月净亏损4100万美元,短期内或成财务包袱;
❷风格整合:范思哲的“情妇战袍”式张扬与普拉达的知性极简能否协同存疑;
❸市场环境:全球奢侈品市场增速预计降至2%-4%,美国关税政策与消费疲软加剧不确定性。
普拉达的收购折射出奢侈品行业的两极分化趋势。头部集团如LVMH通过多品牌并购构筑“护城河”,而中小品牌则在市场低迷中沦为收购标的。范思哲的辗转命运印证了单一品牌抗风险能力的脆弱性。与此同时,Capri集团退出高端市场的决策,凸显轻奢品牌转型高端的艰难——缺乏文化积淀与工艺传承的轻奢模式,难以在奢侈品金字塔顶端立足。
对普拉达而言,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复制Miu Miu的增长神话。新任范思哲创意总监达里奥·维塔莱(原Miu Miu设计总监)的任命,暗示其试图通过年轻化策略激活品牌。此外,保留范思哲的创意DNA,同时注入普拉达的供应链与零售管理资源,或成为破局之道。
总之,普拉达与范思哲的联姻,既是意大利时尚帝国复兴的野心宣言,也是行业寒冬中的求生实验。若成功,普拉达将跻身多品牌巨头之列,重塑奢侈品权力格局;若失败,则可能重蹈历史覆辙,陷入品牌整合的泥潭。这场交易的结局,不仅关乎两个品牌的命运,更将成为奢侈品行业多品牌战略的试金石。正如普拉达CEO安德里亚·格拉所言:“这段旅程将十分漫长,需要严格的执行和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