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6日,在中国西南边陲小国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一次政党会议正在召开。开幕式会场上,一幅巨幅毛主席画像摆在当中,全体参会代表向画像致敬,党主席按照当地传统礼仪,为毛主席画像戴上花环。
这是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中心)第八届代表大会,参会代表有1600余人。在这个人口仅3000万的南亚小国里,尼共(毛)是第三大党,一度曾获得执政地位。而这一切,都源自于20多年前,他们的党主席普拉昌达毅然放弃自己高种姓的地位和优渥的生活,带领100多人两条破枪进入丛林打游击。尼泊尔迄今还保留了从印度传来的种姓制度,普拉昌达的家族属于最高种姓婆罗门,但他的父母都是贫苦农民出身,因此他从小就对贫穷与剥削深有感受。贫民的邻居自然也都是贫民,每天跟婆罗门普拉昌达一起玩耍的,不是贱民就是首陀罗。当大多数小孩将科学家、老师当做理想的时候,普拉昌达已经完成了人生的升华,他将推翻压迫在尼泊尔劳苦大众身上的种姓制度,解放低种姓人民当做自己的毕生目标。普拉昌达的父母后来买了些许土地,生活也富足了一些,他们一家人搬进了城里。普拉昌达也获得了难得的受教育机会,在一所大学里学习农业和畜牧业。跟乌干达的穆塞韦尼一样,普拉昌达在大学里也遇到了一位左派老师,阅读了大量的马克思主义书籍,思想深受震撼,同时也更坚定了要让理想照进现实的信念。大学毕业后,普拉昌达没有选择搞一个农场,恢复他婆罗门家族的荣耀,反而做出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加入共产党。在种姓制度中,婆罗门拥有解释宗教经典和祭神的特权以及享受奉献的权利,普拉昌达却选择做一个无神论者,去他的经典。
1949年,在中国革命胜利的鼓舞和印度共产党的帮助下,尼泊尔成立了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在1954年召开的尼共一大上,确定党的任务是“开展反帝反封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但仅仅到三年后的二大上,尼泊尔共产党就是否支持君主立宪等问题发生严重分歧,导致分裂。从那之后,尼泊尔共产党经常因各种理由分裂。大到要搞君主制还是共和制,要学习苏联还是学习中国,小到要不要支持一个学生运动,都要搞一次分裂。一直延续到现在,尼泊尔共产党都是十好几个派系并存。普拉昌达加入的尼共(普什帕·拉尔)派,是尼泊尔共产党创始人普什帕·拉尔于1968年从尼共脱离出来的一个派系。这一派系明确提出走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道路,反对苏联修正主义,并指出:“如果不发动持久的武装革命,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不可能的。”刚刚毕业那会,普拉昌达为了一家人的生计,还在一所中学教书,但他显然有点“不务正业”,将大部分时间用在组织农民暴动上。到1979年,25岁的普拉昌达终于不装了,开始成为一名脱产党员。此后他的崛起极为迅速,开始了颇富传奇的政治生涯。1984年,刚满30岁的普拉昌达当选为中央委员,任青年组织主席。1986年,尼共(普什帕·拉尔)派又分裂了,这次的原因是要不要跟资产阶级政党尼泊尔大会党合作。分裂后,普拉昌达成为尼共(火炬多数派)政治局委员和军事委员会委员。1990年,年仅36岁的普拉昌达被推选为尼共(火炬多数派)总书记。
普拉昌达成为总书记后,做了一个“逆潮流”的动作,他居然促成四个分裂的尼泊尔共产党派系合并了,组成了尼共(团结中心),仍由普拉昌达担任总书记。普拉昌达认为,尼泊尔从本质上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的国家,存在种姓问题、阶级矛盾、地区发展不平衡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他首先希望通过议会与罢工手段来解决。1991年,尼共(团结中心)的前沿组织联合人民阵线参加议会选举获得9席。1992年,普拉昌达联合其他民主党派领导全国规模的大罢工,要求解决面临的社会问题,但却遭到政府军的血腥镇压,16人死亡,几十人受伤。遗憾的是,在经历这样一次挫折后,党内就出现了革命悲观主义。于是,刚刚合并不久的尼共(团结中心)又?叒叕要分裂了。以普拉昌达为首的毛主义派认为,单靠议会和城市斗争而不发动农村的群众运动,不开展持久的人民战争,就不能实现人民的愿望,也不能将斗争引向正确的方向;另一派则倾向于走非暴力不合作的和平道路。经过两年半激烈的党内斗争,1994年5月,普拉昌达将另一派清除出党,统一了党内思想。1995年,普拉昌达将尼共(团结中心)改组为尼共(毛主义)。对此,普拉昌达宣称自己相信“枪杆子里出政权”,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道路。1996年初,还寄希望于议会斗争的他,向政府递交了一份包括改善农民和社会底层人民生活条件在内的四十项要求,但当时尼泊尔民主共和观念还没有得到更多人的认可,他们的呼告最后失败了。当年2月,怀着满腔愤怒,普拉昌达带领一些贫苦农民,走进尼泊尔西部罗尔帕县的深山老林,发誓要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国,走上了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据普拉昌达后来回忆,当时他带上山的队伍总共只有100来号人,唯一的武器就是两条破旧不堪的短枪,其中一支还打不响。在深山老林中,普拉昌达和他领导的部队充分实践了“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他们联合当地的贫苦农民,用自制土枪袭击防卫薄弱的偏远警察哨所,缴获他们的武器。在革命过程中,普拉昌达提出了土地改革、种姓平等等口号,获得底层百姓和广大学生的支持,力量不断壮大。慢慢的,他们培养自己的工程师,办地下工厂,有了自己的“边区造”武器。罗尔帕县是人民战争的起点,因此,普拉昌达的同志们都亲切地称它为“尼泊尔革命的延安”。短短半年内,普拉昌达就发动了5000起小规模的袭击,游击队规模也不断壮大。但此时,尼泊尔政府仍对他们不屑一顾,甚至认为他们不过是小打小闹的“恐怖分子”。但到了2000年,尼泊尔政府惊讶地发现,普拉昌达的游击队人数已经过万,控制或影响到尼泊尔的半壁江山。在根据地,普拉昌达和他的同志们建立了“人民政府”,设立了“人民法庭”,行使政府权力。此外,他们还开办了许多中小学校,战士们和贫困村民的孩子都可以免费上学。其他诸如金融合作社、小型工厂也是必不可少的。他们不仅实现了游击队的自给自足,还大大满足了当地村民的生活需求。俨然就是尼泊尔“苏区”。外人想要进入这片区域,就必须要拿到革命政府所开的“路条”。可以说,“苏区”那一套,被普拉昌达完美移植到了尼泊尔。
尼泊尔政府军终于坐不住了,开始展开大规模的“围剿”行动。除了尼泊尔政府外,美国也将尼共(毛主义)和其带领的尼泊尔游击队认作恐怖组织。据公开资料显示,美国政府至少先后援助前尼泊尔政府2000万美元,用于清剿尼共(毛主义)及其武装力量。但普拉昌达跟他的同志们在军事上坚持毛主席思想指导的游击战争,政治上走群众路线,有很好的群众基础。任凭尼泊尔政府军及其背后的美帝国主义如何清剿,尼泊尔游击队始终屹立不倒。清剿尼共(毛主义)及其武装不成,尼泊尔政府军将搜捕普拉昌达当做“围剿”行动的首要任务。不过,普拉昌达始终“神龙见首不见尾”。据说,他和其他尼共(毛主义)领袖都同时拥有至少3部电话,每部只与一位特定领导人联系。因此,就连游击队其他领袖也无法得知普拉昌达的确切行踪。按照尼共(毛主义)的纪律,除非情况特殊并有严密的安全措施,否则,任何两位领袖都不得同时在一个地方过夜。当领导人召开重要会议时,士兵们会在方圆5公里内严密布防。在尼泊尔10年内战中,为了便于指挥战斗和确保自身安全,普拉昌达曾在印度秘密居住了5年多。尼国内有人抨击普拉昌达这是“卖国投敌”。普拉昌达则解释说:“印度把尼泊尔反政府武装列入恐怖组织名单,对包括我在内的尼共(毛主义)领导人都恨不得全部抓进监牢,真正保护我们的是侨居印度的尼泊尔同胞。”在印度,普拉昌达曾多次逃过警方的追捕。2005年初的一天晚上,他原定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会见尼共(毛主义)的另一位领导人。但由于时间太晚,他听从妻子的建议,将会见改为次日。结果,就在当天约定时间过后5分钟,他准备会见的那位领导人即遭印度警方逮捕,并被遣送回了尼泊尔。
普拉昌达最喜欢毛主席的一句诗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再艰难的困境,普拉昌达和他的战友们都不畏惧,在深山老林里,很多时候吃饭都成困难。按照尼共(毛主义)的规定,士兵除了吃、住、穿之外,每人每月可以得到500尼泊尔卢比(约合55元人民币)的生活补贴。但领袖们没有工资,而是每月报销一次日常办公和生活开支。自发动武装斗争之日起,他们就“失去”了私人财产。普拉昌达说,尼共(毛主义)不像其他政党那样能得到国内外的资助。在内战中,他们虽然积累了一些资金,但经费仍十分拮据。值得一提的是,普拉昌达作为尼泊尔游击队的领导人,他本人却从不带枪支等武器,只是学过简单的开枪,枪法非常有限,更不会近身搏击,也从没有亲自打过仗。但他却对排兵布阵极为擅长,据说,在他的指导下,尼共(毛主义)组织中涌现了一批骁勇善战的指挥官。在普拉昌达的运筹帷幄下,尼泊尔游击队一方面充分利用山区地形开展游击战,挫败了政府军针对尼共(毛主义)的“罗米欧行动”和“击罗一塞拉2号”等镇压活动,另一方面,普拉昌达等领导人与士兵休戚与共,同宿共食,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几年之后,尼共(毛)就形成与政府军的对峙局面。2005年初,还一度对首都加德满都形成包围态势。在普理查德率领游击队势如破竹的同时,尼泊尔的政坛却是波诡云谲。尼泊尔在进入21世纪时还是个君主立宪制国家,当时是五十多岁的国王比兰德拉在位。2001年6月2日凌晨,在一场家庭晚宴后,酒醉后的王储迪彭德拉开枪打死了毫无防备的国王和其他几位王室成员,其后饮弹自尽。据了解,迪彭德拉是因为择偶问题与其他家庭成员产生了冲突,情绪失控后酿成血案。
国王和王储全部罹难后,尼泊尔王朝大权由摄政王贾南德拉掌握。但尼泊尔民众对此极为不满,抗议的浪潮此起彼伏,尼泊尔的旧制度也逐渐走到了终点。原本,由于前国王比兰德拉的退让,尼泊尔在上世纪70年代就允许多党并存,但贾南德拉国王不顾历史趋势,竟解散内阁,试图回到君主专制的时代。这样的事情发生在21世纪,的确令人无法接受。于是,尼泊尔多个政党成为王室的反对派,在2006年4月,尼泊尔主要政党组成的“七党联盟”与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联合发起反国王街头运动。在多年的反抗斗争中,普拉昌达也发现在尼泊尔这样一个特殊国家,完全以武装斗争的形式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而是需要将武装斗争与和平斗争相结合来推动实现目标。2001年,在尼共(毛主义)第二次全国会议上,普拉昌达关于武装斗争、和平群众运动、和平协商、区别对待外部势力的论述被称为“普拉昌达道路”,确立为尼共(毛主义)的指导思想。尼泊尔王室的开倒车,给了普拉昌达一个机会。他与七党联盟达成共识,联手发起反对国王的人民运动,最终迫使国王交权。随后,普拉昌达亲自带队与柯伊拉腊首相展开和谈,于2006年11月签署和平协议。随着尼共(毛主义)融入政治主流,被誉为“尼泊尔罗宾逊”的普拉昌达也逐步从地下转入地上,公开出席群众活动,进入尼民众和国际社会的视野。2007年4月的制宪会议选举中,尼共(毛主义)当选成为最大执政党,领导新任联合政府,普拉昌达成为尼泊尔联邦共和国首任总理。在普拉昌达的办公室的桌子上,一个擦得锃亮的毛主席铜像格外显眼,铜像的脖子上佩戴者洗得干干净净的红领巾。一侧的墙上,挂着五个人的肖像,依次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有人要问,尼共(毛主义)成为了执政党,那尼泊尔是社会主义吗?事实上,普拉昌达在两年后便在内外交困下辞去了总理职务,如今已经是尼泊尔第三大政党。尼泊尔的共产党还是陷入到了无穷的分裂之中,另一个信仰毛泽东思想的尼共(联合马列)如今是第一大党,可执政的却是第二大党尼国大党!尼共(毛主义)一度跟尼共(联合马列)联合执政,但终究还是走向了分裂。如今的尼泊尔政坛,拥有的社会主义政党包括尼共(联合马列),尼共(毛中心),尼共(联合社会主义者),尼人民社会主义党,尼民主社会主义党,却遗憾无法捏合成一个整体。普拉昌达在总结尼泊尔十年人民战争时说道,尼泊尔人民战争是必胜的,当尼泊尔转变为人民共和国后,尼泊尔的和平与进步将在未来十年内大步向前。期待普拉昌达所期待的局面实现,这个在喜马拉雅山脚下小国的贫苦百姓,对那样的局面,实在期待太久了。参考资料《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者)简史与尼泊尔革命的由来》,汪亭友,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尼泊尔最神秘的共产党人》,张松,环球人物《普拉昌达——尼泊尔政坛的风云人物》,贾鹏,当代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