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岁的童童(化名)一直是个活泼好动的孩子,可最近却恹恹地打不起精神。
妈妈为童童量了体温,居然高达39℃,到县医院就诊口服布洛芬效果不佳,胸部CT显示两肺可见斑片状、片状高密度影。
医生给予消炎平喘药物控制病情,但童童依然反复发热,甚至逐渐出现咳痰不利,咳嗽伴胸痛的症状,肺部CT上病灶也有进展。
为求进一步治疗,童童一家来到河南省胸科医院呼吸病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三病区,刘欣欣副主任医师接待了他们,为童童做详细检查后确认为肺炎支原体感染,此时童童指脉氧仅有90%,病情危急。
结合童童病情和检查结果,刘欣欣认为他极有可能是气道阻塞,果断安排其进行支气管镜检查治疗。
果然,在支气管镜的“眼睛”下,阻塞童童气管的元凶原形毕露——淡黄色的痰栓蔓延覆盖在童童多个叶段的支气管内,使得多个支气管气道阻塞,严重者达90%以上,怪不得他呼吸不畅,胸闷咳嗽。
原来童童患的“塑形性支气管炎”。
塑形性支气管炎指的是肺部炎症导致内生性异物局部或者广泛性地将支气管堵塞,它是导致肺部分或者全部通气功能障碍的一种临床病理异常综合征。因为堵塞支气管的内生物取出后外形就像支气管的样子,即呈支气管塑形,所以将其称作塑形性支气管炎。
△完整取出的堵塞支气管的内生物状如鹿角(图片来源网络)
一般来说,发现塑形性支气管炎医生会选择盐水冲洗或负压吸引的方式取出内生物,帮助患者打通气道。但是童童支气管内的痰栓紧贴气管壁,多次冲洗都无法将其剥离,甚至由于痰栓表面光滑,钳夹的方式也失败了。
刘欣欣开拓思路,转而使用细胞刷深入管腔,巧妙地利用毛刷的摩擦力抓住痰栓,旋转使其松动后拉出。
为防止长时间多次刺激喉头导致水肿,刘欣欣经过三次气管镜将痰栓全部取出。
术后,童童很快恢复了正常呼吸。
塑形性支气管炎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的肺内并发症,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有时会咳出像树枝一样胶冻样痰,有喘息、气短、口唇发绀、胸痛等症状。
刘欣欣提醒大家,出现以上症状应第一时间就医,争取治疗时间。
(穆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