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阁臣被处决,延安有人竟说“杀错了”?这话听着可真奇怪。
1937年,抗日烽火燃遍华北,八路军在敌后艰难开辟根据地。杨成武奉命在晋察冀地区发展抗日力量,跟日军打得热火朝天。但这块地儿不简单,除了鬼子,最大的麻烦还来自一群“杂牌军”。这些队伍五花八门,什么七路军、十路军,顶着抗日的名头,实际上有不少人根本不干正事儿。说白了,既有土匪的匪气,也有旧军队的油滑。孟阁臣,就是其中最出名的一个。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孟阁臣本质上是个投机分子,本心不在抗日上。
孟阁臣虽然自称“七路军总司令”,但他拉起队伍的初衷可不是为了抗日,而是为了自保、发财。他靠着河北一带的乡绅支持起家,打着抗日的旗号,实际上更像个土匪头子。吃喝玩乐那是一套一套的,三房姨太太、大烟枪、金银存货堆满炕,这哪像个抗日将领?再看他部队的纪律,对老百姓横征暴敛,打着八路军的旗号欺压乡里,搞得老百姓怨声载道。杨成武派干部去改造他,他不仅不配合,还故意打压八路军派来的指导员,甚至跟伪军眉来眼去。这样的人,留着无异于养虎为患。

2. 他敢挑战八路军的统治权,威胁根据地安全。
孟阁臣表面上归顺了八路军,甚至拿了正式番号,但实际上,他的七路军根本不听八路军的指挥。他不仅抵制八路军发展党员,还多次限制政治干部的活动,甚至公开嘲笑指导员是“捣蛋员”。他心知肚明,只要八路军的政治工作深入到他的队伍,七路军的“山大王”体系就得瓦解,所以他百般阻挠,甚至暗中搞小动作。更严重的是,他跟伪军和日本人来往密切,已经到了通敌叛变的边缘。这样的队伍,一旦背叛,后果不堪设想。

3. 延安的质疑,实际上是对“统战”概念的误解。
有人觉得杀孟阁臣是破坏了抗日统一战线,这种看法其实很幼稚。抗日统一战线的核心前提,是大家都真心抗日。但孟阁臣这样的人,嘴上说抗日,实际上只想着保命、发财,甚至暗中勾结敌人,这样的人还能算“抗日”吗?统一战线不是无原则的妥协,更不能容忍“内鬼”。毛泽东对此早有定论,既然没了统战的可能,那就只能果断清除,否则就是对自己和根据地的不负责任。

孟阁臣的被处决,不是什么“错杀”,而是一次必要的、果断的清理行动。他的存在,不仅威胁到了八路军对根据地的控制,也严重损害了抗日军队在百姓中的形象。统一战线不是无底线的容忍,而是有底线的合作。对于像孟阁臣这样的投机者,留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