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货里的人间烟火气
文/倪磊
每当大街小巷响起熟悉的旋律,商贩门口摆出种类繁多的货物,新写的春联在风中散出淡淡的墨香,我就知道新年的脚步近了。春节是海内外中华儿女最重视的节日,只要爆竹声响起,无论天涯海角,故乡都近在眼前。
过年是盛大而隆重的,因而自腊月初起家家户户就会开始准备年货,二十多天的时间看起来长实则很短,要准备的东西实在太多,大年三十一早去买遗忘的东西是常有的事儿。
平日里齐整空旷的街道,随着腊月的到来也变得局促拥挤,沿街的商户们将各自的货物都支起小摊搬到了门口,远道而来的小贩们则是沿着道路两侧摆摊儿就地做起了生意,鳞次栉比的依次排开老远。人们三五成群在热闹嘈杂的街道上闲逛,往来行人的手里都大包小包提满了东西。商户们的叫卖声、大人往来的交谈声、孩童之间的嬉笑声交织缠绕在一起,共同谱写出一曲国泰民安的新春进行曲。
最早出摊的是卖各色鸡鸭鱼肉的商贩,冬月底腊月初的节点就到了位。肉类买回家中还需腌制卤煮晾晒风干,因而家家户户最早购置的也是它们。自家喂的土猪肉质鲜美、肥瘦相间,三十晚上的年夜饭,初一早上的团圆饺子都少不了它的身影。刚宰的牛肉还在腾腾冒着热气,在冬日暖阳的照耀下泛着诱人的光泽。
鸡鸭多是活着关在铁笼之内,由顾客挑选以后现称现杀,都是农户自家用粮食喂养出来的,爆炒煮汤都是极好。一旁的竹筐里装着土鸡蛋和鸭蛋,买来走亲访友也是不错的选择。外地的商贩在河岸挖一大坑囤积卖鱼,中国人吃鱼的历史由来已久,“年年有余”的美好寓意从古至今传承了千年。
腊月初上十的时候卖烟花爆竹和春联门神的小贩就出了摊。商户们将架子床放于店门口,各色品牌的烟花炮仗齐整地摆出很高。大人们买的多是名为大地红的鞭炮,用于三十晚上拜神和初一早上出行时燃放,孩童们买的则是名为小楠花的擦炮,胆子稍大的也会买上几根彩雷王揣在兜里。
两棵树之间绑上铁丝用于悬挂春联和门神,上下用以铁夹固定。旁边的小桌上卖春联的老人正用毛笔在红斗纸上写着各式的福字,墨尚未干的字迹笔法遒劲有力,在阳光的映照下散着淡淡的墨香。人们围在摊前精心挑选着内容大吉大利的话语,寓意取个好彩头儿,将来年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寄托于这小小的一幅春联之上。
腊月十几的时候各种水果副食出了摊:苹果、橘子、桂圆、橙子都是刚进回来的新鲜货,人们买的时候也图个吉利:苹果寓意着平平安安,桂圆则寓意着阖家团圆。种类繁多的糖果让人看的眼花缭乱:阿尔卑斯的硬糖最好、喔喔的奶糖最甜、马大姐的薄荷糖最是清凉……糖果是小孩儿的最爱,他们拉着母亲的手央求着再多买一些。老人们则爱吃商贩自家用米泡和黄豆做出的糖,那是他们儿时的最爱,其中蕴含着童年的味道。
最热闹的当属炒货店门口,顾客们摩肩接踵争相购买,过年阖家团圆的时候离不得各色的炒货。炒炉内的瓜子花生转的欢实、锅内的糖炒栗子也甜如蜜、盐焗核桃发出的香味儿让人垂涎欲滴……各色炒货的香味儿随着微风飘在故乡的上空,这是小城独有的人间烟火气。
年关近了各家年货也都备齐整了,各色的肉类卤好以后挂在门口晾晒,香味引得附近的小猫纷纷前来围着打转儿。新鲜的瓜果蔬菜用泡沫箱装起来能够保鲜,等到春节当日再拿出烹饪加工。各色的炒货抓盘放于桌上迎接客人的到来,人们剥着瓜子花生话着家长里短,讨论着一年间发生的故事与得失。糖果则被藏了起来,怕家中的孩子贪吃一次吃去太多。
新春的脚步近了,街头巷尾到处充斥着年的味道,忙碌的人们经历一年的辛劳得到了久违的休憩。他乡奔波的游子也踏上了归家的末班车,给家中的父母妻儿带上过年的新衣和节日的祝福,一家人围坐火炉前品尝着提前备好的年货话着家常,享受着与亲人间难得的团聚时刻。
作者简介:倪磊,陕西省诗词学会会员,1999年生于陕西。笔名:唐月照关河,2016年开始文学创作至今,作品散见于《老年健康报》《江南时报》《金陵晚报》《今日兴义》等报刊杂志及各类文学平台。此作者为大豫出书网特约作者。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原创稿件,转载时请务必联系大豫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