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张国立,大家准能马上想起他的经典作品,像《康熙微服私访记》、《金婚》,或者综艺节目里那个幽默随和的大叔形象。
而他家庭里有一件放在台面上、他无法忽视却也有些无奈的事,他的儿子张默。
42岁未婚的张默,有人把矛头指向他,说他是“问题男人”,有人指向张国立,说他教育有方却“家事难管”。
张国立年轻时一直在演艺圈打拼,长时间忙于工作,家庭自然也没照顾得面面俱到,张默是张国立与前妻所生,童年时期父母离婚,这对任何孩子来说,都难免是一段心理上的坎,离婚后张默跟随母亲生活,父亲的陪伴少之又少。
有不少人觉得,父亲的不在场可能是张默成长环境中的关键问题,试想,一个孩子在成长中缺少父亲的引导和关爱,心理难免会有些不稳定,加上张国立后来与邓婕重组家庭,这让张默更进一步与父爱疏离。
很多人看张国立和邓婕亲密无间的恩爱,心中也难免有疑问:张默在这个新家庭中是什么位置呢?张默的名字和“问题男人”的标签,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初见端倪,青春的荷尔蒙爆炸加上亲情的缺失,让他在性格上显得有些锋利。
曾经最广被公众关注的一次风波,就是他袭击同学的事件,那时的张默刚迈入影视圈,有资源也有星二代的光环,但一场校园暴力让这个光环瞬间炸裂,张国立作为父亲,立刻站出来公开道歉,并坦言自己儿子做错了事。
但问题是,道歉说得再诚恳,儿子的行为已经成为公众心里的“例证”,似乎早早定下了“张默性格有问题”的基调,青春期的张默,似乎总是试图突破边界,用激烈的方式表达自己,有时候人们会联想:是不是缺乏父亲的陪伴,让他不知如何管控自己的情绪?
或者说,是公众对他的期待太高,给他带来了无形的压力?如果说校园暴力还只是他年轻时的一次错误,那么此后的两次涉毒事件几乎让张默的“问题男人”形象牢牢钉在公众乃至父亲心中了,第一次涉毒是2012年,当时吸毒被拘,张国立表现得既愧疚又痛心,称自己有教育的责任。
第二次是2014年,当他再一次因吸毒落入法网时,公众的态度已经由惊愕转为冷漠,甚至带着几分嘲讽,这时,不少人转向张国立,质疑他这个父亲到底是不是尽到了自己的责任,有人说,张国立忙于事业,对张默“放手式教育”让孩子彻底走偏。
也有人说,这次别赖父亲,张默都这样了还改不了,根本就是自己的人生观有问题,但父子之间的情感从来不是一句话能说得清的,谁又能真正了解他们的内心?张国立是否对儿子的行为痛心?答案是一定的。
媒体曾拍到张国立因为儿子吸毒再度被抓后,整日愁眉不展,甚至情绪失控,这样的画面里,一个父亲的无助展露无遗,但他对外始终没有多说,只在媒体前表达“他长大了,自己选择的人生父母也难以干涉”,这句话听起来像一种放手的无奈,但其实更是一种内心深处的自责。
如今,张默已42岁,未婚,有人说这是因为他的性格“有问题”,有人觉得是因为社会的“标签化”让他难以获得真正的恋爱机会,毕竟,一个被公众定性为暴力男、涉毒者的男人,又是星二代,会有多少人敢接近他?又有多少人真的愿意去了解那个真实的他?
若想从张默的婚姻问题说开去,就得想到他的社会标签甚至是心理创伤,童年的家庭变故让他在亲密关系中可能缺乏安全感,“问题男人”的标签让他的交往机会可能被人为压缩,42岁未婚,可能更多是他自己选择的结果。
这时,有人开玩笑地问:“张国立是不是心里也急啊?孙子还没影呢!”但从现实来看,张国立没有对儿子的婚姻问题做过公开的焦虑表达,也许,他早已心如止水,觉得张默的人生随儿子自己走,只要不再犯错,就是他的最大的欣慰。
既然聊到张默,绕不开一个问题,他的种种经历究竟是谁的问题?张国立是公众视角最容易归咎的对象,作为事业成功的演员,张国立在家庭教育上到底有没有失败?而作为成年人的张默,是不是应该对自己的行为百分百负责?
其实这事儿没有标准答案,谁的家庭都没有十全十美,张国立不是神,可张默也不是绝对的坏人,他可能犯了错,但谁没有错过?张国立的心疼与愧疚,都是普通父亲的真实反应,他尽力做了一个父亲该做的事,但人生有些路,父母的干预确实是有限的。
张默作为儿子,或许也受限于标签带来的束缚,他一个星二代的出身,往往反而成为了更多人质问他生活的原因,至于张默的问题男人标签,有部分可能和他成长环境有关,但更多是来自社会对他的简单定性。
其实,很多时候,他只是个普通的成年人罢了,他的未来究竟如何,还得靠他自己的选择,张国立作为父亲,只能选择接受,管不了也只能看着,张默在他42岁的年纪,其实已经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了。
他选择了低调生活,远离聚光灯,这可能是对自己过去的行为和社会评价的一种应对方式,而张国立,依然在演艺圈活跃,依然拿着好剧本,依然在综艺节目中展示他的幽默和智慧,父子两人在公众面前很少同框,生活似乎各自分开。
可能是时间教会了他们对彼此放手,也可能是亲情让他们早就达成了某种无言的默契,在这对父子之间,谁之过这个问题已经不重要了,一生太长,但同时又太短,谁都有自己的选择,都有自己的遗憾,张国立曾说,“生而为人,谁没犯错?”这句话或许也是他对儿子最真实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