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伤疤忘了疼!印度拱火中美关税战,对中国明晃晃的“亮刀子”

鼎盛视频 2025-04-11 17:29:15

这次由美国发起的“关税战”,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不小的波动,不少国家怨声载道,指责特朗普政府滥施关税,然而,在一众指责声中,印度却诡异的拍手叫好。

(戈亚尔认为印度千载难逢的机会来临,伺机对中国落井下石)

1、关税大战,成为印度千载难逢的机会?

据媒体消息称,印度商业工业部长戈亚尔日前兴奋地表示,特朗普发起的关税攻势正是印度的千载难逢之机。戈亚尔言外之意似乎在说:中美贸易战将会重新洗牌全球的供应链,而印度将是那个笑到最后的人。

戈亚尔甚至进一步辩称,正是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才让全球贸易在这条路上走得越发动荡不安,因此美国对中国的关税制裁看起来“合情合理”。

听上去,印度似乎有一套完整的逻辑,打算在中美两家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忽然间跳出来,成为那个趁乱崛起的新贵。

(印度一直想取代中国,成为新的“世界工厂”)

印度想要抓住中美贸易纷争中的“良机”,希望趁机抢占中国的市场份额,甚至取代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

为了博得特朗普的青睐,印度祭出了一套自认为聪明的组合拳:计划大幅增加对美商品的采购,试图换取美国海量投资和先进技术的倾斜。

2、印度光有野心,办不成大事

要知道,当一个国家希望成为世界经济舞台上的新星,其背后所需的是扎实的基础设施和优越的营商环境。可惜,这两点恰恰是印度最为薄弱的环节。

印度尽管有着一望无尽的人口红利,但糟糕的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始终是悬在外资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跨国公司即便曾对印度市场充满期待,在糟糕的营商环境中,也会被逼上绝路,终究是来去如风。

(印度的营商环境、交通情况、官僚体制,正在劝退一众外资企业)

不仅如此,印度官僚体制的僵化与复杂的政策架构,为投资设下层层障碍。原本看似美好的投资蓝图,往往因为政策上的“不确定性”而付诸东流。比如,一些跨国巨头公司在印度经营一段时间后,不得不面对印度政府接踵而至的繁琐规定和苛刻税收政策,最终落得进退维谷的境地。

从这些层面上看,莫迪当局的良苦用心却显得有些捉襟见肘。这样的举措固然可以通过短期内增加进口美国商品、加大对美经济依赖来博得特朗普们的一时好感,但更深远的问题是: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善国内的营商环境,印度就算能搭乘这班快速经济列车,也是岌岌可危,随时可能脱轨。

3、面对关税战,中国早有准备

反观大洋彼岸的中国,在面对美国关税“大棒”时,可谓早已成竹在胸。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拥有庞大的内需市场和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即便中美在某些领域渐行渐远,甚至走向脱钩,中国依然能凭借健全的产业结构和丰富的资源储备稳住阵脚。

(中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拔高,为全球经济注入庞大的能量)

例如,中国的科技创新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无论是在人工智能还是在新能源领域都取得了卓著的成绩。这不仅有效支撑了国内的经济增长,也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做好了双保险。

此外,中国深刻了解“合则两利,斗则俱伤”的道理。在国际贸易的波澜中,中国不断拓展与包括东盟、欧盟在内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联系,打造出一张遍及全球的贸易网络。这种“多条腿走路”的策略,使得中国在面对不确定性的国际压力时,始终能屹立不倒。

与此同时,放眼国内,中国的经济转型升级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这不仅表现在制造业向高附加值、高科技产品的转型,还体现在服务业、金融业的崛起。像这样的内部调整,让中国的经济体系更加灵活,也为承接更多国际贸易提供了可能。

相比之下,印度曾数次因为缺乏长远战略眼光,而被潮流淹没。现在,莫迪政府仍在用那些老套路试图追赶时代,注定是力不从心。

0 阅读:94

鼎盛视频

简介:解析热门动态,奉献原创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