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报道,美国农业部公布数据显示,截止到3月27日,美国数百家牛肉出口企业,对华牛肉出口大幅下降。原因是中国商务部没有更新美国牛肉企业对华出口的资格。
在最近的一周,美国对华牛肉出口量只有54吨,而前一周还有192吨。而在更早之前的时间里,美国对华牛肉出口是每周最少2000吨。预计到最新的一周,美国企业对华牛肉出口将会趋近于0。
2020年,中美成功谈下第一阶段贸易协定,中国为美国肉类企业颁发对华出口许可,持续时间到今年3月16日。这些出口许可在得到中方批准后,可以自动续约,再次延长5年时间。在许可到期前,美国猪肉出口企业的对华出口资格得到批准,但美国牛肉企业的出口资格已经失效,并没有得到延长。

对此,美国贸易数据商全球农业趋势董事斯图尔特就表示,去年美国一共向中国出口了17万吨的牛肉,美国企业如今未能得到出口资格,相当于事实上的“出口禁令”,美国牛肉生产商将难以向中国出口牛肉。
中国是全球第一大肉类进口市场。中国消费者对牛肉的需求量巨大,一旦不给美国企业颁发出口许可,可能会导致中国牛肉价格上涨,因此在该问题上美国的态度非常强硬。
但从中美贸易战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这也是中方对特朗普政府对华加征关税的反击手段。自特朗普重返白宫以来,以所谓的芬太尼问题对中国商品加征了两轮累计20%的关税。

但这依旧是特朗普的手段,因为特朗普的真实目标并不是所谓的关税,而是通过关税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推动制造业回流美国,减少美国贸易逆差的同时,加大美国的对外出口,从而实现所谓的“让美国再次伟大”。
但想要实现这个目标,仅靠关税手段是远远不够的,而是要进一步达成新的贸易协定,尤其是中美之间的贸易协定,特朗普政府的这一目标才可以真正意义上实现。也正是基于这一目的,特朗普派出自己的心腹、美国参议员戴恩斯访问中国,想要就中美贸易问题进行谈判。在戴恩斯结束访华后,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又给中方打电话,也是要谈中美贸易问题。

中美贸易
但让特朗普政府没想到的是,中国的态度十分坚决。在特朗普连续两轮加征额外关税之后,中方也连续祭出反制措施,相继宣布对原产自美国的鸡肉、小麦、玉米、棉花加征15%关税;对高粱、大豆、猪肉、牛肉、水产品、水果、蔬菜、乳制品加征10%关税。而商务部没有更新美国牛肉企业对中国的牛肉出口许可,则显得更加针尖对麦芒。
这就是在向美国发出直接信号,搞一些虚头巴脑的对中美贸易没有任何好处,想要真的解决问题,就老老实实地坐下来谈,休想用极限施压的方式让我们作出妥协。

特朗普
实际上,中国已经看透了美国的路数。特朗普上任后,在中美贸易问题上,美国一直在“虚空造牌”,先以芬太尼为借口抬高对中国商品的关税。并以此为筹码迫使中国和美国进行贸易谈判,达成符合美国利益的贸易协定,从而实现“让美国再次伟大”的目标。
中方的措施向美国证明,中国不吃美国那一套。如果美国真的想要就中美经贸问题进行谈判,前提条件应该是取消对中国商品征收的关税,停止给双边贸易制造障碍,也许这样中方才可能和美国举行新的贸易谈判,否则美国想要实现的目标,不会也不可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