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关税战表面上还在持续,但随着部分豁免消息的传出,外界普遍认为,特朗普政府已经是“服输”了。但事情真的这么简单吗?
据观察者网报道,日前,特朗普突然发布指示,要对所有进口的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及其零部件施行“关税豁免”的决定。
虽然美方并没有指定具体针对的国家,但哪个国家生产的最多,基本是不言而喻了。
这个消息一出,外界普遍认为,这是美国对中国“投降”的表现。
眼看豁免政策引发舆论海啸,特朗普赶紧出来给自己找台阶下了。
他在最新的表态中强调了两点:
其一,痛批“中国是最糟糕的”,还宣称美国不会向中国屈服,不允许被中国“虐待”。
其二,又强调豁免产品还得交20%芬太尼关税,而且接下来将会征收新一轮的关税。
随后,美商务部长卢特尼克也再次出来表示,这种豁免措施只是“临时性”的,之后会把这些产品归到新的类别,征收新的关税,预计将在一到两个月内实施。
有趣的是白宫发言人,硬是把这场关税豁免说成是"吸引几万亿美元投资"的战略布局。

但这也从侧面说明了,美国根本就无力与中国脱钩断链,吸引大规模的投资本就是“空头支票”,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而与此同时,卢特尼克也表示,针对关税问题,美国已经通过中间人与中国进行了初步接触。
美国现在是一边对华放狠话,一边又不得不寻求与中国的谈判。
中美之前就曾有过协议,但是显然美国并没有遵守,既然没有契约精神,那中方自然要警惕。
显而易见,美国现在是打了一周关税战后,发现根本坚持不了太久,所以其关税政策也是从坚定发誓不会变到一改再改。
这信誉何在?
而且就现在特朗普这态度来说,根本就是一点诚意都没有。
从他的最新表态中就能够看出来,美国突然豁免部分关税,是为了本国的利益,并不是真的“跪了”。
特朗普的真实意图,就是想让中高端制造业回归美国,再借谈判之手,以低廉价格弄回中低端制造业。
在这个期间,美国还能通过关税增加财政收入,补贴国债利息。
能够很清晰的看到,美国这次的豁免名单上,产品大部分都是别的地方没法做的或者是价格高但质量次的,所以,他需要中国的产品做缓冲,等有了替代者之时,就是对中国加重税之际。
所以我们要警惕美国的3大陷阱:
其一,“谈判”陷阱。美国想引导中国按着美国的节奏和条件去谈判,对此,中国态度很明确,谈判必须基于互相尊重的基础之上。

其二,“交易”陷阱。美国有一个基本逻辑,“用你的东西换你的利益”,简单说就是比如用卖掉TikTok换美国不对华加税等等。
其三,“让步”陷阱。制造小话题,给个小条件让对方让步,一旦让小步,那他自然也会前进一步。
所以说,特朗普政府其实是很狡猾的,和他们打交道还是需要小心一些,一不小心就会上他的当。
不过,中国也不是“软柿子”。
面对美国的反复无常,中国手里握着三张王牌。
第一张是完整的产业链。
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相当于美日德三国总和,这种生态系统不是靠总统令就能复制的。
就像下象棋,美国以为抽掉我们一个"车"就能赢,殊不知我们棋盘上全是过河的卒子,个个都能当车使。
第二张是14亿人的消费市场。
这个正在超越美国的巨大蛋糕,让任何跨国公司都不敢轻易选边站。
看看特斯拉上海工厂的速度就知道——马斯克再爱发推特,也得乖乖在中国建厂。
最近他和白宫闹内讧,民调支持率跌到30%多,恐怕也是看明白了:得罪中国消费者比得罪美国总统更不划算。
最重要的一张牌是战略定力。
从商务部"要谈就好好谈"的表态,到领导人"不靠恩赐、不怕打压"的宣示,中国展现出的沉稳让美国的焦躁显得格外可笑。
特朗普以为关税大棒能逼中国就范,没想到中国直接来了个"以战止战"——你要打,我奉陪;你想谈,先把关税取消了再说,而不是只做出改造错误的一小步。

现在华尔街都在赌谁会先眨眼,但明摆着美国更着急。
美股像坐过山车、美债遭神秘抛售(日本说不是他们干的,中国也没大规模抛,那是谁?),内部吵成一锅粥。
特别是70%的民调数字——超过七成美国人认为关税会长期损害经济。
当"爱国税"真要老百姓掏腰包时,"让中国买单"的谎言就编不下去了。
反观中国,工具箱里的应对措施还多着呢。
稀土管制、不可靠实体清单、扩大内需...随便哪招都能让美国企业肉疼。
更关键的是,中国清楚看到美国的软肋:六月美债发行在即,要是新债卖不出去,美联储就得开动印钞机自己买,那通胀这头怪兽又该出笼了。
到时候不用我们去找,白宫的电话能被打爆。
国际博弈中,真正的实力不在于嗓门多大,而在于能否保持定力。当美国在关税问题上反复横跳时,中国稳如泰山的姿态已经说明了一切。
就像老话说的,会叫的狗不咬人,而沉默的巨龙,爪牙早已磨得锋利。
说到底,贸易战没有赢家,但中国显然比美国更能扛得住。
我们有全世界最完整的工业体系,有不断成长的消费市场,更有上下同心的凝聚力。而美国呢?除了印美元的特权,就剩下一张反复无常的谈判桌。
当"美国优先"变成"美国孤立",当"让美国再次伟大"沦为空洞口号,这场贸易战的结局,其实早已经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