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印老兵孙顺明,被儿媳赶出家门,政府查明身份后,送来30万

风旭历史故事 2024-12-31 18:29:36

在一间简朴的农舍里,一位白发苍苍、身着军装的老兵站在略显陈旧的镜子前。他庄严地抬起右手,向镜子中的自己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军装上的军功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光芒,仿佛在诉说着那些被岁月掩埋的英勇事迹。老人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但他的眼神却坚定,透露出一股不屈的军人气概。

孙顺明

这位令人敬仰的老英雄名叫孙顺明,如今已是年近古稀。他在本应安享晚年的时光里,遭遇了家庭的不幸。他的儿媳妇因种种原因,竟将他赶出了家门,不愿承担赡养的责任。村民们纷纷对孙家儿媳妇的做法表示愤慨和鄙夷。

好在村民们没有袖手旁观。他们自发地组织起来,为孙老汉送去各种日用品和食物,用实际行动表达着对他的关爱和支持。可尽管村民们的帮助让孙老汉在物质上得到了一定的慰藉,但心灵的创伤和生活的艰难依然让他倍感煎熬。

图片来源于网络

政府的工作人员在了解到孙老汉的情况后,迅速采取行动。他们为孙老汉发放了30万元的慰问金,还联系了镇里的领导,共同为他的生活做出了妥善的安排。

随着孙老汉的生活逐渐安定下来,村民们对他的过往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些年岁已高的老人们,依稀还记得孙顺明年轻时的风采。他们聚在一起,向后辈们娓娓道来孙顺明曾经的经历。

图片来源于网络

1942年,孙顺明出生在河北的一个普通农家。那时,抗日战争正处于最艰苦的阶段,河北作为抗战的主战场,饱受日寇的侵扰。孙家虽然家境贫寒,但父母勤劳能干,一家人过得其乐融融。

可在孙顺明五岁的时候,他的父亲身患重病,不久后便离世了。失去了顶梁柱的孙家,生活陷入了困境。

孙顺明

为了能让儿子过上好日子,孙顺明的母亲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她起早贪黑地劳作,用瘦弱的身躯为孙顺明撑起了一片天。而懂事的孙顺明也深知母亲的艰辛,他从小就学会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和农活,以减轻母亲的负担。

但在孙顺明八岁那年,他的母亲也病倒了。在那个贫穷的年代,连最基本的生计都成问题,更别说筹钱治病了。没过多久,孙顺明的母亲也离开了人世,留下他孤身一人在这个世界上挣扎。

图片来源于网络

孙顺明的遭遇引起了同村和镇上居民的同情。他们纷纷伸出援手,为这个可怜的孩子提供食物和住所。就这样,孙顺明开始吃起了“百家饭”,依靠着乡亲们的善良和慷慨度过了那段艰难的岁月。

在乡亲们的关爱和帮助下,孙顺明逐渐长大成人。他勤劳能干、懂事孝顺的品质赢得了村民们的喜爱和尊敬。但他内心深处一直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成为一名军人,保家卫国。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他年满十五岁的时候,这个梦想终于有了实现的可能。他决定走出村子,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

在镇领导带他去过一次县城之后,村民们发现,这个年轻的小伙子似乎在村里消失了好长一段时间。经过一番打听和探寻,大家才得知,原来孙顺明已经参军去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由于当时孙顺明受教育程度有限,识字不多,在登记入伍信息时,他口头报上了自己的名字。在匆忙之中,负责登记的工作人员并未完全听清,于是便在名册上写下了一个错误的名字。

登记手续完成后,孙顺明踏上了前往军营的火车,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活。对于一直未曾离开过村子的他来说,外界的一切都显得那么新奇而吸引人。他凝视着窗外流转的风景,对未知的未来充满了憧憬。

图片来源于网络

火车最终停靠在福建,孙顺明被分配到当地的部队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随后,他被派遣到国内各大山区,执行挖掘山洞的任务。那时的他,虽然并不完全了解自己所承担的工作的重要性,但他始终坚守岗位,兢兢业业地完成每一项任务。

在挖掘过程中,孙顺明和战友们不知道的是,他们正在建设的是我国的核武器地下运输网络,这些山洞将用于存放至关重要的原子弹。

图片来源于网络

随着空军力量的不断发展壮大,孙顺明所在的部队也经历了多次改编和调整。他从内地被调往西北,后来又因各种原因被派遣到喜马拉雅山脉。

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巡逻任务异常艰巨,这里的自然环境恶劣,气候条件极端。尽管如此,孙顺明和他的战友们始终坚守在岗位上,用他们的勇气和毅力守护着祖国的边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巡逻过程中,孙顺明的班长经常给他们讲述过去的战争故事。这些故事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也让他们更加理解了军人的职责和使命。

在寂静的喜马拉雅山脉中,听班长讲述战争故事成为了他们唯一的消遣方式,同时也激励着他们为祖国的安宁和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片来源于网络

孙顺明所在部队的驻扎地位于中印边境,那时印度军队时常在我国边境进行挑衅。有时,一群印度军人甚至会越过边界,到中国境内滋事。

当时,中国与美国和苏联的关系都相当紧张,而印度则仗着有苏联的支持,在我国领土上屡屡进行挑衅,误以为中国不敢与其正面冲突。

图片来源于网络

1962年,我军决定展开对印自卫反击战。一天深夜,印军趁着夜色潜入中国军队的防线,却被正在站岗的孙顺明所察觉。但此时,孙顺明已经被印军发现,无法及时返回报告情况。

在这危急关头,孙顺明只能依靠自己对地形的深入了解,孤身一人与印军小队展开了激战。岗哨与部队大本营之间隔着一片茂密的丛林,孙顺明引导印军朝部队驻扎的方向前进,他希望通过枪声向战友们传递紧急信号。

孙顺明

就在孙顺明即将抵达大本营之际,他稍微分心,大腿突然被印军的子弹击中,剧痛使他瞬间瘫倒在地。腿部的麻木感让孙顺明的头脑一阵恍惚,但他迅速恢复了清醒。

他紧咬牙关,一手稳住受伤的腿部,一手狠狠地抠出了嵌入肉中的子弹。钻心的疼痛几乎让他晕厥过去,但凭借着意志力,他简单地为伤口进行了包扎,继续投入到战斗中。

孙顺明

在我军的勇猛追击下,敌军很快败退。这次战役中,孙顺明所在的部队俘虏了大量敌军,成功捍卫了边疆的安全。全班被授予了二等功,而孙顺明因表现卓越,荣获个人一等功勋。

此后,孙顺明依旧坚守在边疆,执行守护、巡逻任务,与来犯的敌军英勇作战,为国家的边防事业作出了贡献。

图片来源于网络

原本,孙顺明可以选择继续留在部队,升职加薪指日可待。但中弹后的他身体素质大不如前,他深知自己这样的身体状况只会给国家带来负担。在首长们的多次劝说下,他最终选择了复员回家。

带着因战功而获得的奖励,这个曾经吃百家饭的孩子回到了家乡。他用部队颁发的奖金为自己建起了新房,购置了家业,并娶妻生子,开始了平凡的百姓生活。

孙顺明

这个“衣锦还乡”的穷小子回村后,顿时让曾经贫瘠的村子热闹了起来。作为村里先富起来的人,许多村民都希望孙顺明能拉他们一把。他们的理由很简单:当年我帮过你,现在是你报恩的时候了。

而孙顺明绝非那种忘恩负义之人。面对上门借钱求助的乡亲们,他总是尽力相助,只要有能力就绝不推辞。孙顺明的慷慨大方让大家觉得他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村里无论大小事务,村民们都喜欢找他商量并让他拿主意。

孙顺明

可好景不长,随着孙顺明的妻子离世,他不得不独自抚养两个儿子长大。既当父亲又当母亲的日子让他的生活变得拮据而艰难。

即便如此,孙顺明还是含辛茹苦地将两个孩子抚养成人,并为他们娶了媳妇、建了新房。孙顺明原本以为终于可以安享晚年、享受子孙绕膝的天伦之乐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的两个儿媳妇,看着公公在家里安然享福,心中却生出了不满。她们觉得这位老人如今成了她们的累赘,于是趁着丈夫外出打工的机会,竟狠心地将孙顺明赶出了家门。

这让村里的居民们感到愤怒不已。他们立刻联系孙顺明的两个儿子,希望他们能站出来为老人主持公道。但当他们将老人所遭受的不公待遇告知两个儿子时,得到的回应却让人心寒。两个儿子竟然对此事置之不理,口口声声说自己管不住媳妇,任由老父亲遭受欺辱。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与此同时,组织上多年来一直在寻找孙顺明的下落。他们深知这位老战士曾经的付出和牺牲,希望能够将应得的抚恤金亲手交到他手中。寻找的过程并不容易,他们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始终未能找到孙顺明的踪迹。

终于,在这次意外的事件后,组织上得知了孙顺明的下落。他们迅速赶到村里,将这份迟来的抚恤金交到了老人手中。除此之外,国家还为孙顺明申请了养老金,每个月会有2000元按时打入他的账户,以确保他的晚年生活无忧。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份厚礼让孙老汉感到难以置信。他从未想过,国家依然没有忘记他曾经的付出和功劳。想到这里,孙顺明的眼眶湿润了,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他的心中充满了温暖和幸福感,这种感觉久久不曾散去。

在得到这笔抚恤金后,孙顺明只留下了十万元作为自己未来的养老费用,而将剩余的二十万元捐赠给了当地的学校。对于自己的儿女,他并没有留下任何钱财。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尽管这份荣誉和待遇迟到了近半个世纪,但孙顺明却表现得非常平静。他深知,自己曾经为国家和人民付出过的一切都是值得的。他的超然心态和无私精神让我们感到敬佩。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