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国对魏国的北伐,不是由于实力强横,而是出于无奈
东汉末年,三个诸侯国之间的斗争,就奠定了以后几千年的历史文化。这三个国家的建立是各有各的不同,各有各的辛苦的。然而在建立已经完成之后。不管是曾经的盟友,还是曾经的仇人。他们的实力又经过了一次不同的划分。三国,这才正式开启对各自对天下的野望。然而这其中最积极的,想必莫过于位于西蜀的蜀国了。蜀国的建立者刘备本身没有什么背景,除了一个血统以外,什么也没有。
然而因为血统的关系,再加上刘备为人比较仁慈。所以就招揽了一大群的亡命之徒,在蜀国成立了自己的汉朝小朝廷。这一个小朝廷拥有的人才并不多,但是他们在三国中的活跃程度的确是非常高的。看看蜀国在建立的短短几十年当中,对外发生的各种战争,我们也就可以明白,在这一段时间里,蜀国对外边的进攻是非常多的,这其中又以北伐为主要的进攻战斗。
从刘备时候开始,他们对汉中的攻略,基本上就可以看成是北伐的第一步。而后诸葛亮北伐多次,接着姜维也继承了诸葛亮的遗志。一刻不停地向北方的魏国开战,开战之后,魏国显然每次都是防守的一方。只有最后一波,魏国派遣邓艾钟会的一次西征,是魏国主动引发的战争以外。几乎其他时候都是蜀国在对魏国进行战斗。这么一说,蜀国之所以攻打魏国,难道是他们的实力太强了吗?
其实从蜀国北伐的结果我们就可以发现,蜀国并没有什么实力。那时候魏国拥有的领土最大,拥有的人才和士兵也最多。只不过魏国平时都在处理自己在北方的问题,像公孙渊那边的麻烦,所以对蜀国只能是以牵制的方式,免得让自己的城池遭受损失罢了。尽管蜀国也曾经得到过几座城池,然而几乎都是得到了却守不住,这可以看作是蜀国实力不如魏国的最好明证。他们只能打突击,但是打面对面,还是非常吃亏的。
那么蜀国的北伐,到底是因为什么?实际上是出于蜀国本身的无奈。从地理位置上来说,蜀国人所处的位置是天府之国,但与外边是全然没有什么交流的。要想得到中原的人才,蜀国非得把中原得到不可,他们要么得到洛阳,要么得到长安,反正这两个汉朝的大都市尽管已经有许多损坏,但是读书人仍然聚集在这里。
从经济上来看,蜀国人口稀少,并且没有那么多可以耕种的田地。蜀国的田地主要是成都平原一带,而北方以及东吴,他们的田地是广袤无垠的,不像蜀国许多地方只能依靠山地来种粮食。山地得到的收成不怎么样也就罢了,有时候遭遇灾害,还根本不可能提供足够的税收。这就导致蜀国如果不尽快得到更大的土地,那么百姓都要吃不饱了,于是诸葛亮也是出于无奈,只能硬着头皮,打着旗号,一路往北边而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