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设计要做好的几点

建筑设计大师 2024-01-08 16:59:08

随着低碳环保概念的不断普及和深入,装配式建筑的应用范围逐渐拓宽。装配式构件能够在工厂中进行制造,并通过运输到达施工现场。利用科学规范的手段进行安装和施工,不但实现了能源的节约,而且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构件的标准化为施工现场流程的规范化提供了基础。下面南耀建筑设计浅谈一下装配式建筑设计要做好的几点:

                                               

1、优化设计方案

在预制建筑的设计中,设计人员可以利用BIM技术来分析三维模型的建立,直观地说明设计是否达到效果,是否满足客户的需求。用BIM分解三维模型图,展示各个结构的设计,分析结构构件和施工规范,确保结构符合实际要求,有利于预制建筑的施工!通过BIM技术,可以分析预制建筑的可施工性,反映了设计的应用,通过数据建模,分析了建筑结构是否科学,是否有利于后期施工,是否满足预制建筑施工技术的要求。通过多次模拟,不断优化施工方案,减少实际施工中的失误,为施工提供足够的理论依据,便于施工的有效实施。

2、强化连接设计

组装好的建筑的连接方式非常复杂,例如框架结构中包括刚性连接、非刚性连接。而且,在预制框架结构中水平方向、垂直方向之间的位置,通常需要进行套筒灌浆。因此,在接头设计的实际环节中,一方面要注重接头的质量控制。另一方面,需要有效控制钢筋混凝土接头的混凝土灌注厚度。例如,关于预制剪力墙,钢筋接头处套筒外侧钢筋的混凝土厚度不应小于15mm,预制柱中钢筋接头处套筒外侧箍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0mm。套筒之间的净距离尺寸不应小于25mm!再次,在预制梁端部处,要求设计适当的键槽(取决于粗糙表面),同时应注意准确控制其性能、数量。对于现浇混凝土、预制剪力墙的结合部位,应注意不同面的区别。精心设计严格按照侧面安装键槽、底面和顶面安装方案进行。根据一般施工经验和设计情况,需结合地表粗糙面面积,控制总面积的80%以上。此外,因为在粗糙表面中执行凹凸形状的调整。因此,在预制板、预制梁、预制墙一侧,应结合实际施工需要,分别控制三面粗糙表面凹凸深度的设计值不小于4mm、6mm、6mm。

3、完善防水设计

建筑结构在进行施工时,经常受到雨雪风化、生活用水和高辐射阳光等因素的影响,对预制结构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设计预制结构时,必须对其进行防水处理,以提高耐久性,并在预制结构防水方案设计中不断改进。首先,必须科学设计结构的外墙结构、楼板构件,以避免长期暴露于外部环境,因此必须对相邻建筑结构构件的部位进行防水设计,外墙预制必须选用闭环型防水设计!本方案采用三种防水装置,保证防水效果的实现,第一种是在外墙板设计中选择弹性高的泡沫棒和粘剂胶对外墙板进行封闭处理,促使外墙外侧呈现三明治形状结构,中间位置主要进行减压处理,并选择防水性能好的橡胶条密封中间位置。其次,在外墙最外层夹层结构的基础上,用水泥层进行密封。此外,可以有效地利用预制墙板构件的内外高差,做好构造防水。

4、加强总体及局部优化设计

装配式建筑可以在满足建筑需求的基础上,完成环保、节能、低消耗的任务。装配式建筑设计必须坚持安全原则,这是装配式建筑施工的重中之重。此外,在安全的基础之上,建筑设计也需坚持经济原则,节约建筑资源,降低投资成本,提高设计开发的经济效益。装配式建筑优化设计应提高安全性和功能性,节约资源和成本,最大限度地提高设计效率。装配式建筑整体设计的合理性应根据数字化模型进行全面评估。在装配好的建筑中,可以使用BIM模型,使用数字模型来测量面积和计算高度。在设计阶段,通过BIM技术,可以对采集到的施工光线、风、热和天气情况进行分析,以确定最佳设计方案。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