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客户杨某到沁水农商银行中村支行办理转账业务,金额12000元。工作人员按要求询问转账用途,客户答复“转给朋友的投资款”,因杨某年龄偏大,引起了工作人员的警觉。
“您熟悉的朋友吗?具体投资项目都清楚吗?”杨某拿出手机,点开一个名为“拍卖专员”的微信用户,递给工作人员。聊天记录里有很多“代理”、“返利”、“投资”等引导语言,工作人员再次细问得知,杨某实际转账用途是为了拿到所谓“拍卖古钱币”的保证金。

经过进一步询问、核实,工作人员判断杨某可能遭遇了电信诈骗,一面耐心劝导,一面告知行长、运营主管,并找机会拨打了报警电话。
在等候民警的时间里,工作人员通过近期发生在中村镇下川村的案例,揭示电信诈骗手段和特征,但杨某坚持认为自己的交易属于正常投资,银行“小题大作”了。

民警到达网点了解情况后,一眼看破骗局,由于劝阻无效,客户坚持转账,只好将杨某带往派出所进一步劝解,最终杨某理清思路,意识到自己深陷诈骗陷阱。“还好农商行的工作人员多看了一眼,没让坏人把钱骗走,太惊险了。”老人感激地说。

应对电信诈骗,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财产安全,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沁水农商银行将持续提高员工职业敏感性,提升专业技能,密切警银合作,用心用情为金融消费者打造一个安全、稳定的金融环境,让电信网络诈骗无处遁形。秦朋朋
来源沁水农商银行微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