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的苏州马拉松让很多人议论纷纷。
赛后,某中学门口的随地小便现象成了大新闻。
站在学校门口的保安气愤地说:"厕所就在那儿,十几米远,他们怎么就忍不住非得在这儿解决呢?" 这样一件小事迅速引发了全民大讨论。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跑者宁可顶着舆论压力也不愿意去附近的厕所解决需要?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
跑者素质:文明意识的缺失其实这件事情归根结底是人们的文明意识问题。
马拉松作为一项国际性的长跑比赛,参赛者大多应是身体强健且具备一定素质的人群。
这样的事件却戳破了我们的幻想。
前些年,国外跑步比赛中也有类似的事件发生过,但那毕竟是少数。
为什么我们这里却好像成了习惯?
小王就是这次跑友中的一员,但他并没有参与随地小便。
小王说,他之所以参赛,就是为了追求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为自己的城市形象出一份力。
同组的几位跑者却不这么想。
在谈话中,他们懒洋洋地摊着手说:“跑马拉松本来就累得要死,你还叫我们跑去厕所?”这种方便自己,不顾他人的想法,让人大跌眼镜。
赛事管理:引导与监督的不足虽然跑者的素质问题暴露出来了,但同时赛事组织方也不能完全置身事外。
很多网友表示,赛事方在赛前的宣传工作显然没有做到位。
小李作为此次赛事的一名志愿者,亲眼见到了很多不文明的行为,但当他上前劝阻时,不少跑者根本不听他的劝。
试想一下,假如在赛前,赛事方能够通过各种渠道、平台进行文明参赛的宣传,甚至可以在跑者领取号码牌和装备时进行集中的文明礼仪培训,或许此次的事件就不会发生。
同时,赛事当天如果能有更多的志愿者在赛道沿线引导跑者,设置更加醒目的标志,引导他们进入附近的厕所,也许结果会大不一样。
公众监督:文明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每次不文明事件的曝光,都会伴随着社会各界的热议。
媒体的监督的确起到了很大作用,让相关方深刻反思,小王也很认可这一点。
同时,他也提到了自己的一个担忧:曝光之余,是否可以有更多建设性的讨论?
从这次的苏州马拉松事件中,我们看到了公众舆论的力量,但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何让整个社会的文明水平有所提升。
这不仅仅是跑者的问题,也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责任。
各大城市每年都会举办很多公众参与的文体活动,我们希望在报道这些美好文明的一面的同时,也能多展示一些正面典型,通过正能量的示范带动更多人。
改进建议:从细节入手,提升赛事品质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再度发生,改善赛事管理水平是不可忽视的一步。
赛事方可以安排更多有经验的志愿者参与其中。
张姐就是一名资深的马拉松志愿者,她分享了很多她的经验:“我们要在赛前对志愿者进行充分培训,不仅要传授他们相关赛事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处理突发事件,包括如何应对不文明行为。”
增加厕所的数量和科学的布局也是一个解决之道。
特别是在一些关键节点,设置临时厕所,并在赛事沿线上设置更加醒目的指示标牌,引导跑者使用。
对于特别的赛事规则,也可以通过短信或邮件提前通知所有参赛者,将文明参赛的重要性深入人心。
对违规者进行及时的处罚也是应该考虑的一部分。
设立一个投诉机制,让不文明行为有据可查,对违纪者进行适当的处罚,相信这样的管理措施一定能起到很好的震慑作用。
结尾苏州马拉松的“小便门”事件虽然让人遗憾,但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刻的反思契机。
厕所就在旁边,跑者却选择随地小便,这不仅是个别人素质的问题,也反映了赛事管理和文明教育的不足。
希望通过此次事件,赛事组织方和参赛者都能吸取教训,共同努力,让马拉松赛事成为展现城市文明和体育精神的窗口。
毕竟,真正的体育精神,不仅在于奔跑的速度,更在于文明的高度。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提升我们的文明水平,让每一个人都成为文明的践行者和传播者。
这次事件也提醒我们每个人,文明是一种习惯,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地去践行。
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从自身做起,那么,相信不论是马拉松赛道,还是我们的城市,都能变得更加美好和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