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篇
手工时代的艺术设计
第一章中国部分
第六节雅致与内敛——宋元时期的艺术设计宋元时期艺术设计背景:
宋元时期手工业、商业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艺术设计成就显著,瓷器领域最突出,漆器、金银器、建筑设计等在唐代基础上有新发展。
宋朝政治文化因素(对外忍让、崇文抑武、程朱理学、科举制度等)使艺术设计体现精致、细腻、理性之美;元代呈现民族交流和文化融合特色。
一、宋元瓷器(一)宋代著名磁窑及代表瓷器
(1)发展情况:我国瓷器发展黄金时代,与饮茶之风有关,仍以青瓷、白瓷为主,也有其他品种。
(2)著名磁窑及代表瓷器
1)五大名窑
1.定窑:在河北曲阳,以白瓷著称,胎质坚细、釉呈乳白色、胎体和釉色薄。采用覆烧法,器口无釉用金银铜镶口,早期素地,后用刻花等手法,花纹有莲花等,有瓷孩儿枕兼具实用和艺术价值。
2.汝窑:在河南临汝,烧制青瓷,胎质细腻、釉料稠润清莹,以釉色美化为主,采用 “支烧” 法,通体满釉,底部有支钉小痕,颜色有天青色等多种。
3.钧窑:在河南禹县,原属青瓷系统,以绚丽釉色变化著称,釉色分天蓝、月白和窑变彩色釉(如海棠红等),釉不透明、呈乳浊现象,常见造型有碗等,花盆最出色。
4.哥窑:在浙江龙泉,主要特征是有龟裂纹 “开片”,有百圾碎等多种名称,常见作品为宫廷用炉、瓶之类。
5.宋代官窑:北宋末年宫廷设于汴京,南宋在临安设 “修内司窑” 及 “郊坛下窑”,胎土含铁量高、胎骨泛紫黑,有 “紫口铁足” 特点,所烧青瓷以粉青为上,色调淡雅、无纹饰,有 “玉” 的效果,有自然开片,纹片多呈金黄色,主要品种有瓶等,也仿青铜器式样。
2)宋代其他名窑
1.耀州窑:在陕西铜川,是北方青瓷窑,瓷器厚胎、厚釉,以拉坯技术著称,釉色青中微带黄,装饰手法多用刻花等,题材以植物纹样为主,也有动物纹和人物纹。
2.磁州窑:在河北彭城、邯郸为中心的民间窑厂,产品胎质疏松,白釉、黑釉瓷器居多,装饰手法以画花和雕釉为主,构图开创 “开光” 形式,纹样有民间特点,创造 “釉上彩” 工艺,为明代五彩瓷等创造条件。
3.景德镇窑:因高岭土等资源和交通便利发展起来,烧制白瓷呈青白之间的 “影青” 等,种类以日用器皿为主,造型常作仿生形,装饰方法多样,花纹有牡丹等,还烧制观音菩萨像等。
4.建窑:在福建建阳,以生产黑釉茶具著称,与 “斗茶” 之风有关,黑釉茶具釉面布满斑纹,如油滴、鹧鸪斑、兔毫等,兔毫盏是名器,造型和色泽适宜 “斗茶”,有多种称呼。
5.吉州窑:是南方最大民窑,烧制多种瓷器,还生产彩瓷和绿釉瓷,装饰纹样多用凤等,梅花纹最多,黑釉器斑纹以玳瑁斑著名,用洒釉法,独创在瓷胎上粘贴木叶或剪纸施釉的装饰方法,有的有吉语,具民间特色。
3)宋瓷总体特点:造型简洁优美、比例尺寸恰当;装饰方法多样,题材喜用折枝花等,纹样秀丽、线条流畅,有清新、雅致的艺术特色。
(二)元代瓷器
1.瓷器中心:景德镇窑,继续生产影青瓷,还烧成蓝釉,主要成就是青花和釉里红。
2.青花瓷:在瓷胎上用氧化钴颜料绘画,再施透明釉,高温一次烧成,呈白地蓝花釉下彩,风格明净素雅,造型大多硕大雄健、古朴浑厚,装饰有写实性,布局严谨,构图层次多变,纹样丰富,代表作品多样。
3.釉里红:以铜为着色剂的白地红色釉下彩,沉着浓艳,元代处于初创阶段,红色控制不稳定,纹饰线条晕散,产品不如青花多,元后期色调比较纯正。
4.青花加紫:青花和釉里红并用,如河北保定发现的一对青花釉里红盖罐,器形大气,构图复杂有序,纹样精致,艺术水准高。
二、宋元染织与漆器(一)宋元染织
1.宋代染织:织物种类多样、花色繁多,如蜀锦有多种花色样式,用于服饰、书画及装裱;缂丝技巧高超,用于佛像幡帐和贵族服饰,还织造书画名迹,南宋有缂丝名家;刺绣工艺细密精致,仿制书画供欣赏的绣品发达,针功细密,能传原作气韵。
2.元代染织:审美情趣变化,特别发展加金织物。
(二)宋元漆器
1)品种多样:除素漆用品外,还有犀皮、雕漆、堆漆、螺钿、金漆及金银平脱等品种。
2)各品种特点
1.犀皮:用稠厚色漆在器胎涂凹凸漆层,再填异色漆,磨光后形成自然斑纹。
2.雕漆:在器胎涂多层漆后雕刻图案,有剔红和剔彩之分。
3.金漆:在漆画上装饰金色,有描金和戗金等品种。
4.螺钿和金银平脱:在漆面镶嵌螺钿和金银等,效果灿烂夺目。
三、宋元建筑设计(一)城市建筑
1.宋代东京城(开封):位于大运河中枢,城内四条河贯通,都城由三城相套,格局被后代沿用,由里坊制走向街巷制,商业街、市场繁荣,是第一个百万人口城市。
2.元大都:规划按《考工记》规制,布局严谨,气象雄伟,为明清北京城及宫殿建筑奠定基础。
(二)建筑遗迹
1.宋代晋祠圣母殿及鱼沼飞梁:圣母殿四周有重廊,前廊木柱雕盘龙,殿内有彩塑,殿前鱼沼飞梁是十字形石桥,祠庙在园林环境中,体现宋代建筑风格。
2.元代妙应寺白塔:是中原现存最大最早喇嘛塔,塔高 50 余米,由三部分组成,平面亚字形,塔身白色覆钵体,宝顶是铜质鎏金小喇嘛塔,与塔身交相辉映,是喇嘛寺塔艺术代表和中外建筑文化交流见证。
重点例题一、选择题
(一)宋元瓷器
1.宋代瓷器发展进入黄金时代,与以下哪种风气有关?( )A. 饮酒之风B. 饮茶之风C. 斗棋之风D. 赏花之风
B。宋代瓷器发展的黄金时代与饮茶之风有关。
2.定窑位于河北曲阳,以白瓷著称,其防止烧制变形采用的方法是( )A. 支烧法B. 覆烧法C. 正烧法D. 叠烧法
B。定窑防止烧制变形采用覆烧法。
3.汝窑瓷器的主要颜色不包括以下哪种?( )A. 天青色B. 海棠红色C. 灰青D. 豆青
B。海棠红色不是汝窑瓷器的主要颜色。
4.钧窑在宋代瓷器中以绚丽釉色变化著称,以下哪种不是钧窑的典型釉色?( )A. 天蓝釉B. 月白釉C. 粉青釉D. 玫瑰紫釉
C。粉青釉不是钧窑的典型釉色。
5.哥窑瓷器的主要特征是( )A. 绚丽的窑变B. 各种龟裂纹 “开片”C. 紫口铁足D. 胎质疏松
B。哥窑瓷器主要特征是各种龟裂纹 “开片”。
6.以下哪个窑是宋代南方最大的民窑?( )A. 耀州窑B. 磁州窑C. 建窑D. 吉州窑
D。吉州窑是宋代南方最大的民窑。
7.元代瓷器中心是( )A. 定窑B. 景德镇窑C. 哥窑D. 钧窑
B。元代瓷器中心是景德镇窑。
8.青花瓷是在瓷胎上用什么颜料绘画,再施透明釉高温一次烧成的?( )A. 氧化钴B. 氧化铜C. 氧化铁D. 氧化锰
A。青花瓷是在瓷胎上用氧化钴颜料绘画。
(二)宋元染织与漆器
1.宋代织物多种多样,以下哪种织物不是宋代的?( )
A. 锦B. 尼龙C. 罗D. 绫
B。尼龙不是宋代织物。
2.元代由于审美情趣变化,特别发展了( )A. 加金织物B. 加银织物C. 加铜织物D. 加锡织物
A。元代特别发展了加金织物。
3.南宋缂丝名家不包括( )A. 沈子蕃B. 朱克柔C. 赵孟頫D. 无选项符合题意(以上选项中有两位是南宋缂丝名家)
C。赵孟頫不是南宋缂丝名家。
4.以下哪种漆工艺是用稠厚色漆在器胎上涂成凹凸不平的漆层,再填异色漆,磨光后形成斑纹?( )A. 犀皮B. 雕漆C. 金漆D. 螺钿
A。犀皮是用稠厚色漆在器胎上涂成凹凸不平的漆层,再填异色漆,磨光后形成斑纹。
(三)宋元建筑设计
1.宋代都市设计以北宋东京城(开封)为代表,东京城由里坊制走向了( )
A. 街巷制B. 街坊制C. 里市制D. 坊市制
A。东京城由里坊制走向了街巷制。
2.元大都规划按照( )所载理想的规制进行布局。A. 《营造法式》B. 《考工记》C. 《园冶》D. 《天工开物》
B。元大都规划按照《考工记》所载理想的规制进行布局。
3.晋祠圣母殿建于( )A. 北宋B. 南宋C. 元代D. 唐代
A。晋祠圣母殿建于北宋。
4.妙应寺白塔建于元至元八年(1271 年),它是我国中原地区现存( )A. 最大、最早的喇嘛塔B. 最高、最精美的喇嘛塔C. 最古老、最华丽的佛塔D. 最大、最具特色的砖塔
A。妙应寺白塔是我国中原地区现存最大、最早的喇嘛塔。
二、填空题
(一)宋元瓷器
1.宋代五大名窑包括定窑、汝窑、官窑、______、钧窑。
哥窑。
2.耀州窑位于今______,是北方青瓷窑,其装饰手法多用刻花、剔花、印花、镂空等。
陕西铜川市。
3.磁州窑是以______、邯郸为中心的宋代北方民间窑厂,创造了 “釉上彩” 工艺。
河北彭城。
4.景德镇窑烧制的白瓷在釉厚或花凹线处呈淡青色,介于青白之间,称为 “______”。
影青(隐青或映青)。
5.建窑在今福建建阳,主要以生产______茶具著称。
黑釉。
6.元代釉里红是以______为着色剂的白地红色釉下彩。
铜。
(二)宋元染织与漆器
1.宋代蜀锦花色样式多样,如八答晕锦、______锦等。
盘球(或簇四金雕、葵花、翠地狮子等)。
2.宋代刺绣工艺以______精致而著称。
细密。
3.宋元漆工艺除素漆用品外,还有犀皮、雕漆、堆漆、______、金漆及金银平脱等品种。
螺钿。
(三)宋元建筑设计
1.东京城位于大运河中枢地段,城内有汴河、蔡盒、金水河、______贯通,号称 “四水贯都”。
五丈河。
2.元大都布局严谨,气象雄伟,为______北京城及宫殿建筑奠定基础。
明清。
3.晋祠圣母殿四周有重廊,前廊木柱上雕有______,殿内有宋代彩塑圣母及女侍 43 尊。
盘龙。
4.妙应寺白塔由塔基、塔身和______三部分组成。
塔刹。
三、判断题
(一)宋元瓷器
1.宋代官窑胎土含铁量较低,胎骨颜色洁白。( )
×。宋代官窑胎土含铁量较高,胎骨颜色泛紫黑。
2.吉州窑黑釉器斑纹以油滴斑最为著名。( )
×。吉州窑黑釉器斑纹以玳瑁斑最为著名。
3.元代青花瓷造型大多小巧玲珑,具有江南水乡的婉约感。( )
×。元代青花瓷造型大多硕大雄健、古朴浑厚,具有草原人的豪放感。
4.元代青花加紫是指青花和釉里红同时并用。( )
√。元代青花加紫是指青花和釉里红同时并用。
(二)宋元染织与漆器
1.元代织物没有在宋代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 )
×。元代织物在宋代基础上有发展,如发展了加金织物。
2.宋代缂丝只用于佛像幡帐和贵族服饰,没有用于书画织造。( )
×。宋代缂丝不仅用于佛像幡帐和贵族服饰,还用于织造书画名迹。
3.犀皮是在器胎上涂多层漆后雕刻图案的漆工艺。( )
×。犀皮是用稠厚色漆在器胎上涂成凹凸不平的漆层,再填异色漆,磨光后形成斑纹,不是涂多层漆后雕刻图案。
(三)宋元建筑设计
1.宋代城市建筑风格延续了唐代的雄伟质朴。( )
×。宋代城市建筑风格变唐代的雄伟质朴为秀美多姿。
2.东京城的街巷制使城市商品经济活跃。( )
√。东京城的街巷制使城市商品经济活跃。
3.元大都没有对明清北京城及宫殿建筑产生任何影响。( )
×。元大都为明清北京城及宫殿建筑奠定基础。
4.妙应寺白塔是我国南方地区现存最大、最早的喇嘛塔。( )
×。妙应寺白塔是我国中原地区现存最大、最早的喇嘛塔。
四、名词解释题
1.定窑覆烧法:定窑为防止烧制变形采用的方法,即器口朝下烧制,使器口无釉为涩边,然后用金银或铜镶口,这种方法被称为覆烧法,形成了定窑瓷器独特的外观特征。
2.汝窑支烧法:汝窑烧制瓷器时多采用的方法,因这种方法可使瓷器通体满釉,仅在底部留下几个支钉的缺釉小痕,使得汝窑瓷器表面光滑润泽。
3.哥窑开片:哥窑瓷器的主要特征,由于釉和胎的膨胀系数不一致,瓷器表面形成各式龟裂纹,有百圾碎、鱼子纹、蟹爪纹、冰裂纹等不同名称。
4.官窑紫口铁足:宋代官窑瓷器的特点,因官窑胎土含铁量较高,胎骨颜色泛紫黑,器物口沿及足部因釉质较薄而露胎色,呈现出 “紫口铁足” 的现象。
5.磁州窑釉上彩工艺:磁州窑创造的工艺,以毛笔蘸彩料,在已烧成的瓷器釉面上绘出纹样,再以 800 摄氏度左右的温度复烧,使彩料烧结在釉面上,为明代五彩瓷、斗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6.建窑兔毫盏:建窑生产的黑釉茶具中的名器,其釉面上布满如丝丝细毛的斑纹,称为兔毫,根据丝状纹的颜色深浅又分为金兔毫、银兔毫等,“漏斗状” 的造型和黯淡色泽适宜宋代 “斗茶” 风气。
7.吉州窑木叶纹:吉州窑独创的装饰方法,在瓷胎上以木叶粘贴,然后施釉,经烧制形成叶脉图案的花纹,具有民间特色。
8.元代青花加紫:指青花和釉里红同时并用的瓷器工艺,如河北保定发现的青花釉里红盖罐,体现出高超的艺术水准。
9.宋元犀皮漆器:犀皮是宋元漆工艺的一种,用稠厚的色漆在器胎上涂成凹凸不平的漆层,再以各种异色漆填涂,左右经过磨光,形成自然多变的斑纹漆器。
10.东京城街巷制:宋代东京城(开封)城市规划由里坊制走向的新制度,这种制度使东京城出现了大量商业街、早市和夜市,城市商品经济活跃,是东京城繁华的重要原因。
五、简答题
1.简述宋代五大名窑的特点。
【答题要点】定窑:在河北曲阳,以白瓷著称,胎质坚细,釉呈乳白色,胎体和釉色薄,采用覆烧法,器口镶金银铜扣,装饰手法有刻花等,花纹多样。
汝窑:在河南临汝,烧制青瓷,胎质细腻,釉料稠润清莹,以釉色为主要美化手段,采用支烧法,通体满釉,底部有支钉痕,颜色有天青色等多种。
钧窑:在河南禹县,原属青瓷系统,以绚丽釉色变化著称,釉色有天蓝、月白和窑变彩色釉(如海棠红等),釉不透明、呈乳浊现象,常见造型有碗等,花盆最出色。
哥窑:在浙江龙泉,主要特征是有龟裂纹 “开片”,作品多为宫廷用炉、瓶之类。
官窑:北宋末年宫廷设于汴京,南宋在临安设窑,胎土含铁量高、胎骨泛紫黑,有 “紫口铁足” 特点,所烧青瓷以粉青为上,色调淡雅、无纹饰,有自然开片,纹片呈金黄色。
2.简述元代青花瓷的特点。
【答题要点】造型:大多硕大雄健、古朴浑厚,具有草原人的豪放感。
装饰:纹饰有一定写实性,布局严谨,构图层次多变,主次分明,丰满但不堆砌,浑然一体,显得雄壮而雅致。纹样有植物纹(如松竹梅等)、动物纹(如云龙等)、人物纹(如戏曲故事题材)和杂宝、几何纹等。
3.简述宋元染织设计的发展情况。
【答题要点】宋代:织物多种多样,花色繁多,如蜀锦有多种样式,织物用于服饰、书画及装裱。缂丝技巧高超,用于佛像幡帐、贵族服饰和织造书画名迹,南宋有沈子蕃、朱克柔等名家。刺绣工艺细密精致,仿制书画的绣品发达。
元代:审美情趣变化,特别发展了加金织物。
4.简述宋代东京城(开封)在城市设计上的特点和意义。
【答题要点】特点:位于大运河中枢地段,城内有 “四水贯都”,水运交通方便,都城由宫城、内城、外城三城相套,由里坊制走向街巷制,商业街成批出现,专业性市街和综合性市场相辅相成,夜市、早市热闹。
意义:这种格局基本为金、元、明、清都城沿用,街巷制为城市繁华创造条件,使东京城商品经济活跃,成为我国有史以来第一个达到百万人口的城市。
六、论述题
1.论述宋元时期瓷器发展的成就及对后世的影响。
【答题要点】一、宋代瓷器发展成就:
1.五大名窑及其他名窑各具特色:定窑的白瓷覆烧工艺与精美的装饰;汝窑以釉色取胜的青瓷烧制;钧窑绚丽的窑变釉色打破单色釉局面;哥窑独特的开片纹理;官窑的紫口铁足与淡雅青瓷。此外,耀州窑、磁州窑、景德镇窑、建窑、吉州窑等也在胎质、釉色、装饰手法和题材上各有创新。如磁州窑的釉上彩工艺为明代彩瓷发展奠基;建窑兔毫盏适应宋代斗茶之风,丰富了茶具种类。
2.艺术风格鲜明:宋瓷造型简洁优美、比例恰当,装饰方法多样,题材广泛且清新雅致,体现出精致、细腻、理性之美。
二、元代瓷器发展成就:
1.景德镇成为瓷器中心:继续生产影青瓷,烧成蓝釉,主要成就是青花和釉里红。青花瓷明净素雅,造型豪放,装饰写实且层次丰富。釉里红虽在元代初创阶段有不足,但为后世发展奠定基础,青花加紫工艺更是体现了高超技艺。
三、对后世影响:
1.技术传承:如烧制工艺、装饰手法等为明清瓷器发展提供了技术积累和借鉴,明代五彩瓷、斗彩等在一定程度上受宋元瓷器工艺影响。
2.审美影响:宋瓷的优雅精致和元瓷的雄浑豪放审美风格,对后世瓷器及其他艺术设计领域的审美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传统艺术审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论述宋元时期建筑设计的特点和代表作品的艺术价值。
【答题要点】一、宋元建筑设计特点:
1.宋代:城市繁荣,建筑风格从唐代雄伟质朴变为秀美多姿。东京城的设计体现了从里坊制到街巷制的重大变化,这种变化促进了城市商业发展,使城市布局更开放,经济更活跃。
2.元代:元大都规划按照《考工记》规制,布局严谨、气象雄伟,为明清北京城及宫殿建筑奠定基础。
二、代表作品艺术价值:
1.晋祠圣母殿:建于北宋,四周重廊,前廊木柱雕盘龙,殿内有宋代彩塑,殿前鱼沼飞梁是十字形石桥,整个祠庙位于优美的园林环境中,体现了宋代优美柔和的建筑风格,建筑与环境、雕塑完美融合,是宋代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展现出当时的建筑技艺和审美情趣,对于研究宋代建筑、文化和宗教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2.妙应寺白塔:是元大都城内巨刹之一,建于元至元八年,是我国中原地区现存最大、最早的喇嘛塔。塔高且造型稳重、浑厚,由塔基、塔身和塔刹组成,白色塔身与金色宝顶交相辉映,不仅是中国喇嘛寺塔艺术的代表,体现了元代建筑在融合外来文化基础上的独特创造,也是中外建筑文化交流的见证,对于研究元代宗教建筑、中外文化交流和建筑技术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