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斑块是指颈动脉(位于颈部、向大脑供血的主要血管)内壁上形成的脂肪、胆固醇、钙化物等物质堆积。这些斑块可能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影响大脑血流。它的主要危害包括:
增加中风风险:斑块可能破裂,形成血栓,阻塞脑血管,导致缺血性中风。研究表明,颈动脉斑块是约 20-30% 缺血性中风的原因。影响大脑供血:即使不引发中风,斑块引起的慢性供血不足也可能导致头晕、记忆力下降或认知问题,以及与血管性痴呆有关系。目前没有直接证据证明颈动脉斑块直接引发阿尔茨海默病,但慢性脑供血不足可能加重认知障碍。其他并发症:斑块可能引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表现为短暂的类似中风症状(如一侧肢体无力、语言困难),是中风的预警信号。
颈动脉斑块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过程,主要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涉及以下步骤:
血管内皮损伤:高血压、高胆固醇、吸烟或糖尿病等因素会损伤颈动脉内壁的内皮细胞,使其更容易被脂肪物质侵入。颈动脉位于血管分支处,血流在这里容易形成涡流,增加内皮受损风险。这个损伤是斑块生长的起点。脂肪沉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俗称“坏胆固醇”)渗入受损内皮下,形成脂肪条纹。炎症反应:免疫细胞被脂肪吸引,释放炎症因子,进一步加剧内皮损伤,促使斑块生长。斑块发展:脂肪、炎症细胞、平滑肌细胞和钙化物逐渐堆积,形成硬化斑块。斑块可能稳定(表面光滑)或不稳定(易破裂)。
完全逆转颈动脉斑块(使之消失)较困难,但通过积极干预,可以:
稳定斑块:减少斑块破裂风险,使其表面更光滑,降低中风风险。减缓进展:控制危险因素,减慢斑块生长速度。部分缩小:一些研究表明,强化降脂治疗(如他汀类药物)和严格的生活方式调整可使斑块体积略减小,尤其在早期软斑块阶段。逆转的可能性取决于斑块类型和阶段:
软斑块(富含脂肪):更可能通过降脂和抗炎治疗部分缩小。硬斑块(钙化严重):难以逆转,但可通过药物和生活方式稳定。
颈动脉斑块的诊断主要通过以下方法:
颈动脉超声:最常用、无创、价格适中,能显示斑块大小、位置、性质(软斑块或硬斑块)及血管狭窄程度。CT 血管造影(CTA):更精确地评估斑块和狭窄,适合需要手术评估的患者。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无辐射,适合复杂病例,但费用较高。生活方式调整与逆转斑块的习惯生活方式调整是管理和稳定颈动脉斑块的核心,以下是具体建议,旨在减缓斑块进展、稳定斑块并降低心脑血管风险:
健康饮食:低脂低胆固醇:减少饱和脂肪(如肥肉、奶油)和反式脂肪(加工食品)。每周吃 2 次深海鱼(如三文鱼)补充 omega-3。高纤维:多吃燕麦、全谷物、蔬菜和水果,降低胆固醇吸收。地中海饮食:以橄榄油、坚果、鱼类和蔬菜为主,研究显示可减少动脉硬化风险。限盐限糖:每天盐摄入 <6 克,减少含糖饮料,控制血压和体重。
规律运动
有氧运动:每周至少 150 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或骑自行车,改善血脂和血管弹性。强度控制:避免过度剧烈运动,运动前咨询医生,确认适合的强度。日常活动:减少久坐,每小时起身活动 5 分钟。控制体重:
保持健康体重(BMI 18.5-24.9)。肥胖会加重高血压和高胆固醇。通过饮食和运动结合,逐步减重(每周 0.5-1 公斤为宜)。戒烟限酒:
戒烟:吸烟损伤血管内皮,加速斑块形成。戒烟 1 年后,血管健康显著改善。限酒:就不喝最好了。管理血压和血糖:
血压:保持 <130/80 mmHg,定期监测,遵医嘱用药(如 ACEI 或钙通道阻滞剂)。血糖:空腹血糖 <6.1 mmol/L,糖化血红蛋白 <7%。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
规律作息与压力管理:
保证每晚 7-8 小时睡眠,避免熬夜。通过冥想、瑜伽或与家人交流缓解压力,慢性压力会升高炎症水平。定期体检:
每年检查血脂(LDL-C <2.6 mmol/L 或更低)、血糖和血压。40 岁以上或有家族史者,每 1-2 年做一次颈动脉超声。药物与医疗干预生活方式调整通常需结合药物治疗,尤其当斑块已引起狭窄或伴高危因素时:
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降低 LDL-C,稳定斑块,部分患者可使斑块体积减小。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预防血栓形成,降低中风风险。降压药和降糖药:控制高血压和糖尿病,减少血管进一步损伤。手术治疗:重度狭窄(>70%)或有症状者,可能需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或支架植入。总结颈动脉斑块是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增加中风风险,可能间接影响阿尔茨海默病进展。它由血管内皮损伤、脂肪沉积和炎症引发,颈动脉因血流压力和解剖特点易受影响。斑块完全逆转困难,但可通过生活方式和药物稳定或部分缩小。颈动脉超声是主要诊断工具,报告需关注斑块性质和狭窄程度。健康饮食、规律运动、戒烟限酒和控制血压血糖是关键管理措施。患者应定期体检,遵医嘱用药,必要时考虑手术,全面降低心脑血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