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到七十岁,就好比一棵老树,枝干上难免会有一些虫洞裂缝。
到了这个岁数,体检单上不正常的箭头会越来越多,这是自然规律,是岁月发的 “老年身份证”。
别焦虑,学着和这些慢性病和平共处,才是晚年最实在的活法。
一、别总想着打败毛病
很多老年人希望能彻底摆脱身体里的各种毛病,这真的很不切实际。
比如血管里的斑块、膝盖里的骨刺、心脏瓣膜的磨损,这些问题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
早上量血压多个三五毫米汞柱,饭后血糖稍微超一点儿,这在老年人中是比较常见的现象,不必过于慌张和焦虑。
只要它们不太影响生活,就不必过分在意。
要是太关注自己的健康指标,一旦发现异常就忧心忡忡,结果反而会让身体状况越来越差。
就算患有慢性疾病,也要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正常生活,这样,身体状态才能相对稳定 。

二、按时吃药别偷懒
药不能当饭吃,但该吃的时候绝不能含糊。
对于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来说,按时服药就像按时吃饭睡觉一样重要。
为了避免漏服,很多老年人会用带日历的药盒,每吃完一天的药,就在对应的日期上打个勾,这种方法既简单又有效。
另外,急救药的准备也不容忽视,像救心丸这类药物,应放在家中显眼且固定的位置,并且要让家人都知道存放地点,以便在紧急时刻能够迅速取用。
记住老中医说的话:“毛病也是你身体里的住客,别天天跟查户口似的盯着。”
三、吃得对,才能活得久
随着年龄增长,有些老年人为了追求所谓的 “清淡饮食”,天天只吃素菜和粥,结果导致身体营养不良,骨质变得脆弱,稍微摔一跤就可能骨折。
其实,每周炖几次鱼汤,每天吃个鸡蛋,青菜焯水后拌点香油,这样的饮食既营养又健康,远比吃各种补药更有效。
另外,老年人尤其要注意预防便秘,因为用力排便可能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吃饭时要细嚼慢咽,这样有助于消化。

四、动起来才活得带劲
对于老年人来说,长期不活动,不仅不能保持健康,反而会引发更多疾病。
早上,可以去公园打太极,慢悠悠的动作既能活动筋骨,又不会给身体造成太大负担;
下午,和老伴一起出去遛弯,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增进感情;
晚上,在小区广场或者自家客厅跟着音乐跳跳舞,放松身心。
不过,老年人运动时一定要把握好运动量,以走路走到微微喘气为宜,切不可盲目模仿年轻人进行高强度运动,比如跑马拉松等。
五、培养一些接地气的爱好
不少老人会在阳台种几盆蔬菜或花卉,看着它们茁壮成长,收获的不仅是果实,更是满满的成就感;
还有些老人通过手机学习唱戏、书法、绘画等,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另外,跟着孙辈一起刷短视频,学习制作各种手工艺品,也是一种与时俱进的生活方式。
老年人要学会体谅儿女,他们工作忙,还要辅导孩子作业,压力很大。
我们把自己照顾好,保持良好的生活状态,就是对他们最大的支持。
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心态平和,不要过分纠结于体检单上的数字,没事多出去晒晒太阳,看看花花草草。

说到底,活到这把年纪,要学着把这些慢性病当成年迈的伙伴,该吃药就吃药,该锻炼就锻炼,但别让它们把自己的生活全占了。
记住曾仕强老先生说的:“别人问起身体,就说吃嘛嘛香,睡哪哪甜。”
只要心态好,日子照样能过得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