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援引英国《金融时报》近日报道,特朗普政府正在起草一项行政命令,用于囤积太平洋海底发现的金属,以对抗中国在电池矿物和稀土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世界大多数海底普遍存在多金属结核,这些像土豆大小的结核是在海底高压下经过数百万年形成的,富含镍、钴、铜、锰等金属,这些金属是制造电动汽车电池、军工设备以及高科技产品的重要原材料。
稀土是指包括钕、钇、钪、镝等在内的17种元素,这些元素难以提纯加工成可用形态。它们在地壳中并不算稀有,但开采和提炼过程难度大,且采矿及精炼工艺会带来巨大的环境代价。截至2023年,中国生产的重稀土金属占全球供应量的99%,其中少量来自越南的一家精炼厂,但由于税收纠纷,越南的这家精炼厂也已关闭。中国生产了全球约90%的精炼稀土,日本、德国也生产少量稀土磁体,但这些国家的原材料都依赖中国。
特朗普(资料图)
特朗普想稀土想得发疯,还没上任就多次喊话要收购格陵兰岛,除了战略位置重要外,岛上还有大量稀土矿。此后他又对乌克兰极限施压,想要对方的稀土矿。然而这些都没成功,在最近他亲自发动关税战后,又迎来噩耗。中国限制了7种稀土元素出口,这些东西只有中国能生产。这对特朗普无疑是个重大打击,稀土广泛运用于武器制造等高科技行业,而美国不久前才宣布要生产六代机。稀土受限后,恐怕要影响生产进程。所以,这一次特朗普脑洞大开,把目光投向深海。
但客观来讲想通过积累海底稀土来解决问题难度非常高,首先就是当前的海底资源开发技术本身是不成熟的。目前要想稳定的在海底开矿能使用的手段并不多,无非就是想办法在海底修建人类矿工可以生存的矿场,或者研发采矿机器人代替人工开矿。但这两种方式目前都因为成本、技术等方面的原因无法大规模应用。所以一直以来开采出来的海底资源,都一直只是全球资源供应体系的一个补充,而无法占据主流。更别说国际社会对大规模开发海底资源,本身是持有反对态度的。
美国环保活动组织(资料图)
这个消息一出,立刻就遭到了联合国分支机构国际海底管理局(ISA)的严厉警告。不久前,国际监管机构谴责一家海底采矿公司绕过该组织而向特朗普当局申请在海洋生态处女地开采关键矿产。3月27日,梅塔斯公司(The Metals Company,TMC)宣称,已经向美国政府申请在太平洋的一片区域开采绿色技术所需的金属。这片区域由联合国负责海底开发监管的下属机构国际海底管理局(International Seabed Authority,ISA)管辖。特朗普政府决定颁发ISA管辖海域深海采矿证,这可能颠覆监管世界深海采矿和海洋其他商业用途的国际条约。
ISA秘书长卡瓦略公开表示,所有勘探和开采活动都必须在ISA的控制下进行,任何单边行动都将构成对国际法的违反,并直接破坏多边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平利用海洋和集体治理框架。另外,专家指出,深海采矿对环境的破坏,将是陆地采矿的25倍,该行为可能破坏生物栖息地,释放沉积物羽流污染海水,威胁海洋生物多样性。在环保组织活跃的美国,稍不注意就要引起环保人士的大规模抗议,特朗普一旦批准深海采矿,那么引发舆论风波和社会动荡肯定是少不了的。
稀土(资料图)
即便特朗普的“深海计划”真能奏效,最终的开采成本,极有可能超过从中国进口的价格。因此,这项计划或许只是为了安抚美国市场的一个托词。总的来说,特朗普的“奇招”,更像是美国产业链孱弱的一面反映。试图通过外部手段,解决内在问题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而在这场贸易摩擦中,稀土虽然只是一个“小战场”,却是一张能够影响大局的牌。面对中国的挑战,美国能否在未来重新布局其产业链,实现真正的“制造业复兴”?说实话,很悬。
有特狼普这种草包中国才有机会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