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闻美国推行“对等关税”政策,我满心以为不过是遵循“你收我多少,我还你多少”这般简单公平的交易逻辑。可深入探究后,才惊觉自己大错特错!原来,这所谓的“对等关税”,不过是裹着公平外衣的“贸易差率”,实则是一场稀里糊涂、漏洞百出的“贸易差关税”闹剧。
特朗普总统在白宫签署相关行政令时,曾煞有介事地展示过一张所谓的“对等关税”图表。图表上,一边是美方认定的各贸易伙伴对美征收关税的“综合税率”,另一边则是美方对不同贸易伙伴征收的“对等关税”税率。这些看似严谨的数字背后,实则经不起推敲,满是莫名其妙之处。
美国政府究竟是如何算出这“对等关税”税率的呢?原来,这“综合税率”竟是将贸易伙伴对美关税税率、所谓的“货币操纵”因素以及其他非关税壁垒一股脑儿地累加在一起得出的。如此复杂的数据,竟还经过了美方的“果断简化”。他们将两个神秘系数φ、ε分别定为0.25和4,让这两个数的乘积为1,从而将公式简化为:综合税率=(美方出口额 - 美方进口额)/美方进口额。
这还没完,美方所谓的“对等关税”税率,竟是在这“综合税率”的基础上再打个对折。比如,美方认为欧盟、日本对美贸易实际税率分别为39%和46%,于是便对欧盟、日本分别征收20%和24%的“对等关税”。就这样,一份看似合理的关税税率表便堂而皇之地出炉了。
然而,当我仔细审视这个公式时,却发现其中漏洞百出。在大多数情况下,按照这个公式计算出来的结果竟是负数。这显然违背常理。在我看来,公式应该是写反了,实际意思或许是:综合税率=(美方进口额 - 美方出口额)/美方进口额。以2024年美国与中国的贸易数据为例,美国进口中国4389亿美元,出口给中国1435亿美元,差额2954亿美元,用差额除以进口额约等于67%。然后,美方竟荒谬地认为我们收了美国67%的关税,还要对我们多征收34%的关税才能抵消这个差额。
而对于那些对美国严重依赖进口的国家,如巴西,美国对其一直是贸易顺差,但这次特朗普却不管不顾,统一给这些国家定了10%的关税。这种“对等关税”的计算方法,简直就是无中生有,毫无依据可言。
在我看来,这个所谓的“贸易差率”,其实就是针对对应国家进口依赖度的一个数字游戏。特朗普政府对美国最需要的进口产品的产地国征收重税,其后果便是挤压美国社会相应产品的供给,大幅抬升产品价格。这看似是一场贸易战,实则却可能引发社会自发的供给调整,倒像是一种特殊的“供给侧改革”。只不过,这场“改革”的代价,却让世界贸易秩序陷入混乱,各国经济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而美国自身也难以独善其身。或许,在这场闹剧中,最大的赢家,还真有可能是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