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斌国
就在刚刚,一则重磅消息在国际贸易领域炸开了锅!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自 2025 年 4 月 10 日 12 时 01 分起,调整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措施,加征关税税率由 34% 提高至 84%,这意味着在原有基础上,中方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再加征 50% 关税。

这一举措绝非偶然,背后有着复杂的国际经济政治背景。此前,4 月 7 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通过社交媒体威胁称,若中方不取消此前对美商品加征的 34% 关税,美国将于 4 月 9 日起对中国商品额外加征 50% 关税,甚至扬言 “中断与中方的沟通渠道”。面对美方这种极限施压,中国商务部于 4 月 8 日明确表态 “坚决反对”,并严正警告若美方执意加税,中方必将采取必要措施维护自身权益。
然而,美方并未就此罢手,于 8 日正式宣布将中国输美商品的关税从 34% 提升至 84%。在这样的情况下,中方迅速做出回应,以同等力度进行回击,展现出维护国家利益的坚定决心。
从此次公告内容来看,加征关税覆盖了所有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无论是农产品、工业制品,还是高科技产品,无一例外。这一举措有着充分的法律依据,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国际法基本原则制定的,经国务院批准后实施,完全合理合法。

商务部发言人指出,美方以 “对等关税” 为名的单边行动,严重违反了世贸组织规则,是典型的霸凌行径。而中方此次反制措施,是在美方不断升级贸易摩擦的情况下,不得不采取的手段,目的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维护正常的国际贸易秩序。
那么,此次关税调整会带来哪些影响呢?首先,对于中美双边贸易而言,无疑会进一步减少贸易规模。对于美国出口企业来说,其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成本大幅增加,竞争力下降;对于中国进口企业而言,采购美国商品的成本也将显著上升,这会促使企业重新评估采购来源。在汽车、电子、农产品等领域,影响可能尤为明显。
从全球供应链角度来看,中美作为全球两大经济体,双方贸易摩擦的升级,可能导致全球产业链重组延迟。一些原本计划在中美之间进行产业布局的企业,会更加谨慎地考虑投资决策。同时,贸易成本的上升可能会传导至消费端,进一步推高全球通胀风险。

在这场贸易博弈中,中方始终秉持着 “不愿打,但也不怕打” 的态度。如今,中方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再加征 50% 关税,既是对美方不合理行为的有力回应,也向世界表明了中国维护自身权益的坚定立场。未来,我们将持续关注中美贸易动态,以及这一事件对全球经济格局的深远影响。
核子猎潜艇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