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鸭舍不重视照明设计?科学照明规划,营造舒适环境

唐卓宇说三农 2025-02-28 18:08:45

搭建鸭舍不重视照明设计?科学照明规划,营造舒适环境

在鸭舍搭建的过程中,很多养殖户往往会将主要精力放在鸭舍的布局、通风、温度控制等方面,而对于照明设计却常常忽视。你看,有不少鸭舍里就只有最基本、简单的照明设备,甚至有些就是那种普通的白炽灯,毫无规划可言。这时候你可能会有疑问,照明在鸭舍里真的有那么重要吗?这就好比我们居住的房屋,如果没有精心设计灯光,可能只是一个只能满足基本视觉需求的居住空间,缺少舒适和温馨的氛围。鸭舍也是同样的道理,照明设计可没我们想的那么简单。

首先来分析一下不重视鸭舍照明设计可能产生的问题。从鸭子的生长生理角度来看,不合理的照明会影响鸭子的内分泌系统。研究表明,鸭子的生长激素分泌和光照时长、光照强度等因素息息相关。如果照明设计不当,比如光照时长过长或过短,都会干扰鸭子正常的内分泌节奏。就像一个人如果长期作息紊乱,身体的各项机能就会受到影响一样。有养殖户反映,他家鸭舍之前的照明就是随意布置的,结果鸭子的生长速度比同行慢了不少,而且鸭群的整齐度也很差。这可能就是因为不恰当的照明影响了鸭子生长激素的分泌,使得鸭子的生长出现了差异。

从鸭子的健康方面来讲,照明设计不好还容易滋生细菌和引发疾病。昏暗不均匀的灯光角落往往是细菌滋生的温床,因为这样的环境不利于空气的流通和干燥。比如说,一些鸭舍只在通道设置了照明,而鸭舍内部的采食槽、饮水器周围灯光很暗,这些地方就容易积累粪便和污垢,滋生大量细菌。一旦鸭子接触到这些细菌,就很容易生病,增加养殖户的用药成本和死亡率。而且,光线过强或过弱也会影响鸭子的视力。光线过强可能会损伤鸭子的眼睛,就像我们人长时间直视强光眼睛会不适一样;而光线过弱则会让鸭子在活动、觅食时容易出现磕磕碰碰,增加受伤的风险。

再从鸭舍的生产效率来看,照明设计也不容忽视。如果鸭舍内的照明不能满足鸭子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例如在育雏期没有足够且适宜的光照来引导小鸭活动、采食和饮水,就会影响到小鸭的成活率和生长发育速度。而产蛋期的鸭子如果照明不合理,也会导致产蛋率下降。相比之下,那些重视鸭舍照明科学规划的养殖户,他们在鸭舍的照明设计上投入了一定的精力,鸭舍里的鸭子生长健康、整齐度高,产蛋量也稳定,整体生产效率明显高于不重视照明设计的同行。

那么如何科学地规划鸭舍照明呢?

第一步要做的是根据鸭子的生长阶段来确定光照时长。对于雏鸭来说,在出壳后的最初一周,需要提供每天23 - 24小时的光照,这样可以保证雏鸭熟悉鸭舍环境,及时找到水源和食物,提高成活率。随着雏鸭的成长,光照时长可以逐渐减少,到了4 - 6周龄时,每天18 - 20小时的光照就比较合适了。育成期的鸭子,光照时长可以适当缩短至12 - 16小时。进入产蛋期后,光照时长要逐渐增加到14 - 16小时,并要根据产蛋率的变化进行微调。这就像给鸭子制定了一个科学的“作息时间表”,遵循它们的生长规律。

除了光照时长,光照强度也要合理控制。育雏期的光照强度相对要强一些,每平方米大约需要20 - 30勒克斯的光照强度,这样可以确保雏鸭能够清楚地看到周围的环境,避免相互挤压和踩踏。育成期的光照强度可以适当降低,每平方米10 - 15勒克斯即可。到了产蛋期,光照强度又可以适当提高,每平方米15 - 20勒克斯。这样的光照强度调整,既能满足不同阶段鸭子的视觉需求,又能为鸭舍营造出合适的光照氛围。

在鸭舍照明布局方面也有讲究。首先要做到均匀照明,避免出现明暗差异过大的区域。可以在鸭舍的顶部安装吊灯或者灯带,保证整个鸭舍空间都有充足的光照。同时,在采食槽、饮水器以及栖息架等重点区域,可以设置局部照明,让鸭子在这些关键位置能够更清晰地看到食物、水和栖息的地方。这就好比我们在厨房做饭时,会在炉灶和工作台上设置专门的灯光一样,方便操作。

另外,选择合适的灯具也是关键。现在有很多专门为畜牧业设计的灯具,这些灯具不仅能够提供稳定的光照,而且在节能、寿命等方面也有优势。比如LED灯,它的能耗低、光效高、发热量小,并且光照颜色可以根据鸭子的生长需求进行选择。如果想要营造柔和、接近自然的光照环境,可以选择暖白色的LED灯;如果需要明亮的光线来进行清洁或者检查鸭舍时,则可以选择白色的LED灯。

科学的鸭舍照明设计,是为鸭子营造一个舒适生长环境的重要一环。它就像是鸭舍里的一双无形的手,在默默地呵护着鸭子的健康成长。只有重视照明设计,才能提高鸭子的生长质量、健康水平和生产效率,让养殖户们在养鸭事业上获得更好的收益。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