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扬州,总让人想起李白笔下“烟花三月”的烂漫。2025年清明假期将至,这座古城延续着多年传统,将政府食堂的饭香、机关大院的车位化作待客的诚意,用实实在在的举措迎接八方游人。

扬州市政府食堂的开放,不是什么新鲜事,却是游客口口相传的“隐藏彩蛋”。无需复杂预约,游客凭身份证就能走进这座普通的机关食堂。清明三天,20元管饱的淮扬简餐始终冒着热气:三丁包松软鲜香,烫干丝淋着麻油,阳春面撒着青蒜末。厨师多是本地老师傅,端着餐盘的大爷会笑着提醒:“狮子头要配着汤汁拌饭才够味。”这里没有精致的摆盘,但大锅烧出的家常味道,倒让天南地北的游客尝到了扬州人的日常。

面对假日停车难题,扬州用"共享思维"给出创新解法。52处机关事业单位停车场免费开放,3160个车位中特别配置188个充电桩位,这组数字背后是精准的服务洞察:既有对传统自驾游群体的周到考虑,更包含对新能源车主的超前关怀。当"政府大院"变身"游客之家",扬州的待客之道已超越简单的停车服务,升华为整座城市的情感共鸣。

这里不仅有瘦西湖的潋滟春光、东关街的千年文脉,更有一个懂得"把最好资源留给游客"的城市治理者的情怀与担当。当政务服务与文旅体验如此温暖相遇,扬州给出的不仅是假期攻略,更是一份"诗与远方"的美好生活提案。
这座有着2500年历史的古城,正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诠释“好地方”的含义。没有宏大的口号,只有食堂窗口氤氲的热气、停车场保安热情的引导、老街巷里随时响起的“我带你走一段”。或许,这就是扬州式的温柔:把日子过成诗,却始终记得给远道而来的朋友留一双碗筷、留一盏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