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89岁熬走了大姐,熬残疾了大哥,母亲再不走就把我熬疯了!

寻凝看情感 2023-09-18 08:46:00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有一个89岁的老母亲,说实话我没觉得她是我们家的宝贝,相反我觉得只要母亲在,我觉得她就是一块大石头,把我压的喘不上气来。

01

我叫苏茹慧今年58岁,我兄妹5个,我上边有一个65岁的大姐,60岁的二哥,我排行老三,我下边还有两个55岁的双胞胎弟弟。

我的父母亲都是车间里退休工人,父亲比母亲大5岁,养这么多孩子,可以说父母真的非常辛苦。

后来我们成家立业后,每到过年过节,父母家里老老少少差不多要30多口子人。邻居们经常羡慕父母。还是儿女多了好,光过节的礼物,父母都收的堆满了房子!

父亲在94岁那一年,得了肺癌晚期,从检查到治疗两个月时间,父亲就撒手离开了我们。

父亲在的时候,我们怕老两口照顾不好自己。我们兄妹五个一起出钱雇了一个保姆。

可是父亲走后。不知为什么母亲性情大变,非要把保姆赶走,让我们兄妹五个轮流过来照看她。

而且母亲一字一板的说:我不要去你们家轮流住,住你们家里,我要看你们脸色生活,这不是自找苦吃么?

我就要在家里生活。你们需要轮流过来照看我。

02

母亲腿患有痛风,大部分时间坐在轮椅上。而且还患有哮喘。她提出这样的要求可把我们兄妹几个愁坏了。

我的两个弟弟年轻时当兵,他们现在都定居在外省。而且他们现在这个年龄还没有退休。让他们放弃工作抛家舍业回来照顾母亲,显然是不可能的。

我和大哥大姐虽然和母亲都是在同一个城市,但是离着母亲都不是很近。光坐车都需要一个小时左右。

还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到了我们这个岁数上有老下有小,虽然我们都已经退休,但是都有自己的小家,而且还要给子女照看孩子。

总不能为了母亲,连自己的小家都不要了。我们兄妹五个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决定,四弟五弟每个月给我们补助4000元费用。

我和大姐,大哥,每三个月轮流照顾母亲去。就这样大姐先开始照顾母亲。

一开始姐夫还不乐意,他觉得实在不行就把母亲送养老院去。毕竟姐姐年龄也不小了。照顾母亲肯定也吃力。

大姐还安慰姐夫,她说克服下困难一很快就过去了,难不成三个月还能累死人么。没想到大姐的话一语成谶。

03

母亲患有哮喘,半夜常常咳嗽的睡不好。大姐就半夜给她按摩。

白天母亲做轮椅,但是大小便总是憋的忍不住了再喊大姐。大姐费力把母亲拉起来时,母亲拉尿裤子里是常有的事。

就这样,大姐没白没黑的照顾母亲,熬到第三个月时。大姐搬母亲上床换完裤子,头一晕跌倒在床边再也没醒过来。

大姐走了,照顾母亲的重担开始落到我和大哥身上。大哥刚退休后,身体还算硬朗,刚开始大哥怕照顾母亲不方便。就让嫂子和他一起去照顾母亲。

可是嫂子到了后,母亲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她常常骂嫂子,说她饭做的不好吃,不是床单给她洗的也不干净。

大嫂也是60岁的人了,也吃不了这口气,她生气的和大哥说,这活我不干了,你自己愿意待着就待着吧!

大嫂这一走,所有的重担都落在大哥身上。大哥这也是一肚子委屈,一边是自己的老母亲。一边是陪伴多年的媳妇。

谁也得罪不起。所有的委屈大哥只能自己往肚子里咽。

04

这天母亲非要闹着出去晒太阳,老房子没有电梯,大哥不想让母亲走路了,就把母亲从二楼背下来再让她做轮椅。

谁知大哥下楼梯脚踩空了楼梯,一下子摔倒在地下。大哥怕母亲摔伤。赶紧侧身扶着母亲。

母亲好在没大碍。但是大哥的腿却骨折了。伤筋动骨一百天,这下子大哥是没法照顾母亲了!

大姐没了,大哥残了,四弟五弟又回不来。照顾母亲的重任落在我身上。母亲看到大哥受伤后,她的脾气更坏了。

见到我去了更是动不动发火。不是嫌弃我做的饭不好吃了,就是吵闹着说身上太凉了,一会又叫喊着太热了。

夏天40℃的高温,她竟然非要吵闹盖着两床被子睡觉。还不让我来风扇,也不让我开空调。

不一会盖上被子,她身上犹如水里捞出来一样。而且汗臭味也充满了她全身。

我费力的搀扶着她给她洗澡,她骂我洗澡水给她准备的太凉了。给她加热,她大骂我是不是要把她烫死!

就这样,我一天被老太太骂无数次。而且她现在半夜还是时常尿床有时还拉在床上。

我给她带尿不湿。她接着给我撕下来,还大骂我不孝顺。

身体上的劳累,精神上的折磨,这让我身心疲惫。感觉自己不是被累死就是折磨的疯掉。我的老伴还没有退休。儿子儿媳有工作还要照顾孩子。

05

所以照顾母亲,我只能靠自己。这样的日子对我来说是度日如年,我不知道这样的日子还能熬多久。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即使老了也都想要活得好一点,想要更舒服一点,可是很多时候并不是想要就能够实现的。

如果老了疾病缠身,给儿女带来负担。还不如早早解脱了。

可能有人认为这是大逆不道的话。但是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或许只有经历过的朋友才会感同身受吧。

朋友们认为人老了应该是怎样的活法呢?

0 阅读:2

寻凝看情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