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比亚迪的滚装船才在欧洲卸了一批货,欧洲人还没开始“反抗”,我们国内就有人开始担忧我们之前在电动车上的巨大投入会变成“沉没成本”了。
拿中国电动车和日本氢能车来比较本身就是完全错误的。首先,氢动力车在技术上并不完善,还有氢的安全性和存储、运输方面上大量的关键技术未攻克;其次,日本自古以来吃独食的本性,已经让他们的很多科技树枝被大家给砍了;再次,日本的体量现在已经无法独立支撑起一个产业的发展。
因此,拿日本人来和我们放在一起比较本身就不对。
对于欧美汽车政策的调整,就他自己也只是说“如果”,那么现实是什么情况呢?
一、欧洲和美国已经出现了分化。现在欧洲在电动车方面的技术已全面落后中美,因此,欧盟原先想定向对欧洲车厂进行补贴扶持的计划,已经因为自身的拉垮而变得没有意义,欧盟调整补贴政策,甚至取消也是理所当然的。
而美国自今年年初以来,则不断加码其补贴政策,严防死堵补贴的钱流向中国企业。但是,美国现在电动车供应链还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中国的关键原材料和零部件,这使得美国人自己也只好不断打自己的脸,先假装看不见,希望美国的车厂能够争气快点摆脱中国供应链的影响。(《螺丝钉显威力!美禁中国电动车组件,韩国先受不了了!》)
二、嘴上喊不要,身体却很诚实。欧洲人或者盎撒人,自古以来就是那种嘴上仁义道德,却是败卖奴隶、海上抢劫起家的人。因为祖上积下的金山还没吃完,怕别人攒下金子之后就没人给他卖命了,所以想尽办法用各种手段阻止别人发展。
欧洲在太阳能光伏板产业还具有很大技术优势,中国人生产所用的多晶硅还被他们把持时,他们就设下了种种限制。当中国光伏企业成长起来,欧洲补贴也用了,加税也加了。
但是,当时欧洲人自掘坟墓用乌克兰人去挑逗俄斯人之后,为了避免冬天烧柴取暖,只好大量进口中国的光伏板来抗寒了。如今即使加税给钱,也没办法把欧洲的光伏企业扶起来了。
三、全球市场不光只有欧美,还有东盟、亚非拉呢!这些人看到欧美市场关上大门,就如丧考妣,以为天要塌下来了。
中国在电信行业走过了一条“谁也打不过”到“谁也打不过”的道路。中国通讯最先在技术上和欧美日都有极大的差距,那时中国通讯设备厂商生产出来的产品根本没办法在西方市场销售。华为等企业实行的就是“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在非洲、东南亚、中东等地一城一池的深耕。(《打不薅明珠系列:“谁也打不过”的中国移动通讯技术》)
如今,欧美只有抱团,才可能对抗中国的通讯军团。
四、退一万步讲,电动车供应链不是专用的。电动车的三大块:电池、车身零部件、智能系统。这三部分和机器人高度重合,上面大V所说的两千万产能基础设施,完全可以转型用于其他行业,包括人形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无人机、机床等行业。(《机器人系列:人形机器人的算法,我国还存在哪些差距?》)
总之,这些所谓的大V,不知道是怎么得出这样的结论的?就是拍拍脑袋吗?
脑袋拍多了,会拍傻的!
这种人根本不懂啥是电啥是氢。乱嚷嚷,被人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