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一生就像是一场没有回头路的旅行,在每一个需要作出选择的十字路口都要十分慎重。正是因为每一个人的一生都面临着许许多多选择,而不同的选择可能会导致完全不同的结局,这才有了这么多令人称奇的精彩人生。
宁铂就是一个拥有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的人。他在自己的少年时期曾被誉为“第一神童”,作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78级少年班成员,一时之间风头无二。
宁铂的出名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1978年,他是全中国的报纸、杂志、电视都聚焦关注的一位少年天才。但是2003年,宁铂选择了出家为僧。
13岁进入大学就读
1965年,宁铂出生在江西赣州市一个普通家庭,虽然出身非常普通,但是宁铂年龄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远超同龄人的智慧。
据宁铂的家人介绍,这个孩子从2岁半起就开始表露自己在诗词文字上的天赋,在很多孩子刚开始说话刚开始学习识字的年龄,宁铂已经会背30多首诗词,认得几百个汉字。
到了5岁,宁铂随父母下放,过上了没学可上的日子,但是显然这并没有耽误这个“神童”成长,他在有限的条件下自学了尽可能多的知识。
当时宁铂的年龄还很小,父母就让他自己一个人在家待着,当时的他每天没事做,只能“乱翻书,翻大人的书”,但是即使是大人的书他也能看懂——中医书、围棋棋谱、唐诗宋词,小宁铂自己看书很快就掌握了多方面的才能,给别人看病、与大人对弈、自己作诗,这些对于当时年龄不过十岁的宁铂来说都不在话下。
宁铂从各个方面来说都绝对称得上是一个少年天才。1977年,他只不过13岁,就已经进入了大学就读,作为全国第一个年仅13岁就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破格录取的少年,宁铂的聪慧让中国首届少年班因他而出现。
当时的他有着诗词、医学、围棋等多项专长,可以说是发展得十分全面,在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时候,宁铂本想就读天文专业,但是事与愿违,只好进入理论物理专业学习,这个决定为他之后做出的其他选择埋下了伏笔。
1978年初,当时宁铂受到方毅副总理接见,方毅副总理想要验证这个孩子是不是真的像举荐人说的那样聪慧,于是亲自和宁铂对弈两局。
当时年仅13岁的宁铂与副总理两局对弈,宁铂全胜,副总理与宁铂对弈的照片被拍了下来,很多报纸都报道了这个天才少年的事迹,再加上当时社会百废待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在全国范围内盛行,宁铂的出现一下子就吸引了民众的注意力。
求学生活皆不顺
然而,天才少年的顺利好像从他进入少年班就停止了,之后的宁铂一直都想要逃离这种备受关注的生活。
一开始是因为宁铂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愿进入向往的天文系,所学知识并不是宁铂个人喜爱的,这让他在学习过程中并不能收获快乐。而且宁铂的大学老师后来表示,宁铂在进入大学的时候,本身的基础其实并不是很好,这就意味着他学习大学知识实际上存在不小的困难。
但是在他名声最大的时候,无论是父母、老师,还是同学、社会都不关注宁铂个人的心理状况,而是一味地对他强调他的“天才”人设。这种环境让宁铂很快就产生了想要逃离的想法。
度过了几年大学生活之后,宁铂产生了很强的自卑心理。
众人反复对他强调他是一个天才,和他真实的成绩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反差,这让他不能面对自己的不足和失败。
1982年,宁铂本科毕业并且留校任教,当时的宁铂只有19岁,理所当然的,19岁天才少年成为最年轻的大学讲师,自然又成了当时的轰动新闻,宁铂再一次被舆论裹挟着做着自己根本不喜欢的事情。
在做讲师的同时,宁铂也准备了研究生考试,但是每一次他都没能参加考试,这源于他自己内心深处对失败的惧怕。
在大学求学过程中,宁铂的成绩和他天才的称号并不匹配,因此他害怕自己参加研究生考试失败再一次证明自己根本不是什么天才,于是接下来的几年,他一直都按部就班的进行着自己的工作,每天得过且过。
从1928年到2003年,宁铂在这25年间一直都在压抑自己内心真实想要的东西,配合新闻塑造出来的天才形象。即使他在这25年里完成了学业,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甚至娶了妻子有了一个小家庭,他也没有真正地喜欢过这样的生活。
尤其是结婚之后,生活的琐碎让他更加想要逃避这一切,但是身上增加的责任却成了阻止他逃离的枷锁。
放下一切决定出家
宁铂选择出家并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自己最能够接受的选择。
在正式工作之后,宁铂越来越感觉到生活的烦躁,因此开始寻找能够让自己逃避的事物,也正是在这个时期他接触到了佛学,佛学让宁铂在种种声音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宁静,修习佛学成为了宁铂最投入的事情。
随着时间的流逝,宁铂最终决定放弃自己多年以来凭借着“天才”的名声收获的一切,遁入空门出家为僧。有趣的是,即使是出家,宁铂一开始也没能如愿。
2002年,他就抛下了一切前往五台山出家,令人没想到的是,学校还派人到五台山阻止了宁铂出家,但是显然,宁铂想要遁入空门的想法没有因为学校的阻碍而改变,仅仅一年之后他就又离开学校,出家为僧。
大概是看明白了宁铂内心真实的想法,这一次没有人阻碍他,他顺利地成为了一名僧人。
25年时间,曾经全国闻名的“第一神童”选择隐姓埋名,隐居修行佛学,引来的自然是诸多关注和议论纷纷,众人既关注宁铂当年是不是真的像新闻里写的那样天才非凡,也好奇这样一个事业家庭两全的人为什么会选择出家为僧呢。
其实这些问题的答案都不难找寻,从宁铂这25年的经历中就可见一斑。
小结:
一个人的人生应当如何度过,本质上应该取决于他的个人意愿,但是宁铂在作为“第一神童”的这25年之中,根本没有机会自己支配人生,几乎所有的选择,都是宁铂在天才少年的名声的压迫之下做出的。这一切让他在不认可自己的情绪中进行着工作和生活,让他没有办法获得快乐和成就感。
在宁铂进入少年班的年代,整个国家急需要人才,急需要学习的风气,在这个时候出现的天才少年,给社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和宁铂同期的少年班中,不乏后来取得了不俗成绩的同学,他们没有背负着天才少年的负担,按照自己选择的路顺利地走了下去,但是也有很多平平无奇,没有取得什么成绩的同学。
很多人得知宁铂选择了出家为僧,不自觉地感觉到了惋惜,但是宁铂本人更加后悔的其实是进入少年班,也许出家为僧才是对他来说最好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