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欧,重启贸易谈判!

天下有言刘澜昌 2025-04-14 12:18:39

文丨刘澜昌

当特朗普政府再次挥舞“关税大棒”,将澳大利亚这样的传统盟友纳入征税对象时,全球贸易格局的信任基础再次崩塌。如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正在迅速行动,以欧盟、日本、印度等为对话对象,重新构建对抗美式霸权的多边贸易网络。

澳大利亚外交部长黄英贤一语道破现实:“许多国家都看到了自由、开放和公平贸易的好处。”言外之意,美国已不再是这场全球游戏的规则守护者,而是最大的破坏者。特朗普政府以“美国优先”为幌,实际上早已在肆意拆解过去几十年西方构建的基于规则的国际经济秩序。在全球深度互联的背景下,谁还能忍受一位动辄翻桌的玩家继续主导博弈?

与其苦等特朗普回心转意,不如主动向稳定的合作方靠拢。正因如此,澳大利亚贸易部长法瑞尔本周与欧盟贸易专员谢夫乔维奇重新开启谈判,一小时的视频会议,传递出的不仅是经济诉求,更是政治姿态,“我们不再将美国视为不可替代的伙伴”。

“澳欧贸易协议”之所以重启,不仅在于欧盟能够成为澳大利亚新的出口增长点,更在于它象征着澳方战略方向的调整。多边主义再次成为地区小国的庇护伞,自由贸易不是美国专属,更不需要华盛顿授权。在特朗普任性操弄关税政策的今天,CPTPP、RCEP、澳欧协定、印太经济框架……成了全球绕开美国,重建互信的备选路径。

与此同时,新西兰也不甘人后。总理拉克森的表态直截了当,他要通过与多国领导人密集沟通,“阐明自由贸易的重要性”。他在惠灵顿演讲时更是直接抛出CPTPP和欧盟联合反制的构想,明确表示希望通过规则主导的协定对抗美国单边主义。这种“另起炉灶”的气势,不仅反映出对美国政策的不满,更是一种“后美国时代”经济秩序自救的体现。

美方或许并不在意来自南半球的反对声,甚至可能认为澳新“反应过度”。但特朗普政府忽略了一个事实:国际贸易体系之所以运行良好,并非因单边霸权的强迫执行,而在于多边制度的共识和信任。一旦这一信任被摧毁,所谓“全球经济领导地位”也就成为无本之木、空中楼阁。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经济学家阿姆斯特朗指出,面对关税的最优选项是“保持贸易开放”。这不是简单的经济建议,更是一种战略选择。在全球经济高度不确定的当下,唯有多边合作、贸易自由化才能带来长期稳定。而美国的行为——从打击中国出口、到制裁欧盟光伏产业、再到现在征税澳大利亚农产品——正在系统性破坏这一切。

澳央行也做出了预警,指出持续的关税战将对企业投资和家庭消费产生“寒蝉效应”。这不是虚言。关税一旦形成不确定性预期,就会破坏市场对长期投资回报的信心。尤其是像澳大利亚这样的出口型经济体,其增长动力高度依赖国际市场稳定。美国的任性政策不只影响了自己,更殃及池鱼。

而对于新西兰而言,其战略姿态也越来越清晰。在即将访问英国期间,拉克森将就贸易和地缘政治进行深入磋商,核心目的无非三点:一是脱离美国的不确定性影响,二是寻求多元化合作,三是为未来潜在的经济冲击构建缓冲带。

这场“反关税联盟”的形成,不再是“中美对抗”的单线战场,而正在演变为一个全球多极经济秩序的重组过程。从亚洲的CPTPP到欧盟的战略自主,从东南亚与印度的区域合作到中拉贸易自由化倾向,全球越来越多国家正在逐步摆脱“美国中心论”的迷思。

美国曾一度是全球贸易的倡导者、守护者和受益者,如今却变成最大的搅局者。特朗普的“10%税”不仅是对钢铁、农产品和能源的攻击,更是对同盟关系的侮辱,对全球规则的践踏。如果说这还是“贸易工具”,那无疑是一把双刃剑——刺伤的不只是对手,还有朋友,还有自己。

如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出手,不仅是对特朗普政策的回应,更是小国自保、全球战略重构的第一波浪潮。世界不再围绕美国运转,而是开始围绕“可信任的制度”重新结盟。

而美国若继续执迷不悟,把盟友逼上独立自主的道路,那将迎来一个真正可怕的现实:昔日同盟,一个个变成“自主节点”,最后只剩下孤立的华盛顿,独自坐在世界秩序废墟之上,自怨自艾。

0 阅读:6

天下有言刘澜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