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宣布这个工厂永久关闭,3000人将失业

玲玲谈趣社会趣事 2025-03-04 13:46:41
欧洲汽车工业版图改写

2024年9月,随着最后一台电动车的生产线停产,拥有76年历史的奥迪布鲁塞尔工厂正式退出历史舞台。这座始建于1948年的工业地标,曾见证二战后欧洲汽车工业的复苏浪潮,如今却在新能源转型浪潮中黯然退场。数据显示,该厂关停直接影响3000名产业工人,更折射出欧洲传统车企在电气化转型中的深层困局。

从代工基地到电动先锋的蜕变之路

这座位于布鲁塞尔福里斯特区的工厂,历史可追溯至美资Studebaker品牌时代。1949年首辆汽车下线时,正值欧洲战后重建的关键时期。1970年大众集团接管后,工厂历经三次重大转型:先是成为甲壳虫的欧洲生产基地,2004年转型生产奥迪A4系列,2018年更是率先量产奥迪首款纯电SUV e-tron。

值得关注的是,该工厂电动化转型不可谓不彻底。2023年其5.3万辆的年产量占奥迪全球电动车总交付量的30%,Q8 e-tron与Q4 e-tron双线并进的生产布局曾被视为成功转型范例。但光鲜数据背后,每辆电动车的物流成本较德国本土工厂高出27%,这为日后的危机埋下伏笔。

三重困境催生关停决策

从经营数据看,该厂关停并非偶然。首先,欧洲电动车市场增速放缓,2023年注册量同比仅增3.8%,远低于中国市场的36%;其次,电池供应链的"欧洲制造"成本居高不下,该厂电池模组运输距离超过800公里;再者,大众集团内部资源整合压力,西班牙马托雷尔工厂的产能利用率长期不足60%,集团亟需优化生产布局。

产业工人的时代之问

自2024年7月传出关停风声,比利时汽车工会已组织12场大规模示威。工人们手持"拒绝成为转型牺牲品"的标语,要求资方明确补偿方案。更令业界关注的是,工厂关停正值欧盟《净零工业法案》推进期,法案要求2035年前保留本土汽车产业链,此次事件或将引发政策执行尺度的重新讨论。

0 阅读:47

玲玲谈趣社会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