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等耿飚到了阿尔巴尼亚,他却干了件挺特别的事儿,那就是直接给外交部长乔冠华写了封信,里面讲了他对咱们援助阿尔巴尼亚政策的调整看法。
当一个外交官站出来质疑国家的外交政策时,那可真是个大胆的举动。不过,毛主席看了耿飚的信后,那是赞不绝口:“耿飚这人实在,有啥说啥,把真实情况都摆出来了,真是个不错的大使。”
到底是怎么回事,耿飚为啥会这么做?
【中共元老耿飚】
耿飚不光是我军里一位立下无数战功的大将,他还是个功夫了得的武术行家,骑马和武术都不在话下,人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叫“耿猛子”。
他老爹耿楚南啊,以前是给慈禧太后当保镖的,因为武功特别厉害,就成了她身边最亲近的护卫。光绪皇帝还特意赏了他个名号,叫“虎头双钩”。在江湖上,大家都尊敬地叫他“双钩大侠”。
耿飚从小就被老爸带着练武术,特别是双钩,他玩得特别溜。小时候,他在老家就已经挺出名了,靠着手里的功夫,赢了不少比赛,大家都叫他“小武术高手”。
辛亥革命过后,耿飚家里遇到了大麻烦,老爸丢了工作,所以他13岁就出门找活干了。到了1925年,他了解到了马克思主义,然后加入了共青团。又过了三年,也就是1928年,他正式成为了共产党员。
按照党组织的部署,他拉起了一支名为水口山工农赤卫队的队伍。他凭着一身好功夫,悄悄摸进军火库,弄到了16杆枪,从此走上了当兵打仗的路子。后来他带着游击队四处打仗,到了1930年,参加了浏阳文家市的战斗,之后就上了井冈山,成了红军队伍里的一员。
在南雄水口那场激烈的战斗中,红9师的参谋长耿飚,一看形势不妙,师长又受了伤,他就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他带着剩下的兄弟们,个个拿着马刀,直接冲进了敌人的阵地。那场面,真是血肉横飞,但耿飚他们愣是咬着牙,拼死抵抗。就这样,他们硬是把战局给掰了回来,最后终于等到了陈毅的援军赶到。
1934年10月那会儿,红军没办法只能开始长征,当时耿飚是红一军团红二师红四团的领头人。碰到敌人数量比自己多好几倍的情况,他总是第一个往上冲,带着队伍一次次冲破敌人的包围,立下了好多大功。
在湘江那场大战里,他一下子出了名。那不仅仅是一场红军之间的军事较量,更是关乎生死的大挑战。耿飚二话不说,主动请命带着突击队往前冲,他还鼓舞战士们:“兄弟们,湘江那边就是咱们的活路!只有往前冲才有活下去的希望,要是退了,那就是绝路!都跟我上!”
简短有力的话让全军都振奋了。经过一场恶战,红军打破了敌人的包围,顺利过了江,取得了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毛主席对此大加赞赏,说耿飚是“名副其实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这对耿飚的军事生涯来说,是个非常荣耀的时刻。
飞夺泸定桥那场硬仗里,耿飚带着红四团,愣是在24小时里狂奔了120公里,这速度简直让人瞠目结舌。他们不光跑得快,还把泸定桥给拿下来了。这事儿让毛主席都竖起了大拇指,直夸“真厉害”,还专门写了封信表扬耿飚的英勇无畏。
1946年那会儿,国共两边正谈着呢,耿飚在北平可没少跟敌人的特工周旋,他那脑子转得快,应对起来得心应手,外交手腕也是一流的。到了1950年,他正式开始搞外交了,先后当过咱们国家驻瑞典的大使,还兼管丹麦、芬兰的事儿,后来又去了巴基斯坦当大使,回来还做了外交部的副部长,再往后,他还去缅甸、阿尔巴尼亚这些地方当过大使呢。
在他任职的那段时间,他一直坚持实实在在做事的原则,有啥说啥,不拐弯抹角,外交上那些棘手的事儿,他都处理得挺妥当,因此大家给了他一个“将军大使”的好名头。
他从打仗到搞外交,工作换了好几茬,做过外交部副部长、中联部部长、国防部部长,还有国务院副总理,但不管干啥,他那颗革命的心和军人的气质,一直都没变过。
在他外交旅途的最后一程,也就是派驻阿尔巴尼亚那会儿,他居然斗胆提议要改改援助的策略,这可是实打实地根据那边的实际情况来的。他有胆子“吐槽”阿尔巴尼亚的实情,这事儿又一次证明了他敢实话实说的个性。
【中国外交历史上最奇葩的一个国家】
以前啊,阿尔巴尼亚在巴尔干半岛上,跟苏联走得特别近,苏联就是他们的铁哥们儿。因为这个位置挺关键的,苏联没少帮忙,给了他们好多援助。有了苏联的支持,阿尔巴尼亚的经济和军事很快就上了个台阶,不再是最穷最落后的那个了,老百姓生活也宽裕了不少。
但是,到了1953年,苏联换了领导人,阿尔巴尼亚和苏联的关系就变差了。苏联的援助没了,专家也走了,阿尔巴尼亚一下子又回到了穷日子。没多久,中苏之间也开始不对劲了,这时候阿尔巴尼亚就转向了中国,两边很快就好上了,关系变得挺铁。
中国成了阿尔巴尼亚的新伙伴,那时候咱们自己家里东西也不宽裕,但还是咬咬牙,给阿尔巴尼亚送去了好多经济支持和军事帮忙。
从1954年开始算起,咱们中国给出的援助加起来,换成人民币超过了100亿。阿尔巴尼亚那边,每个人平均分到的援助有4000多块。要知道,那时候咱们中国的农民,一天才挣几分钱。
六十年代初那会儿,中国接手了苏联之前给的援助项目,对阿尔巴尼亚的支持又加大了力度。就连1960年国内粮食紧缺,闹饥荒的时候,我们还是紧急给阿尔巴尼亚送了5万吨粮食过去。不仅如此,还给了他们2100万美元的外汇,让他们自由使用。
1969年那会儿,咱们中国的副总理李先念去阿尔巴尼亚走访,阿方的总理谢胡全程陪着。在俩人聊了整整6个小时的过程里,谢胡总理老是提起希望咱们能给予一些帮助的事儿。
李先念问起啥时候能还钱时,谢胡直截了当地说,压根儿就没想过要还。
阿尔巴尼亚的头儿霍查直接说了:“瞧瞧你们有的好东西,咱们也得有。咱们找你们帮忙,就如同弟弟找哥哥那般自然。”谢胡也跟着说:“咱们不找你们,还能找谁呢?”
阿尔巴尼亚提出的需求相当详细,涵盖了众多领域。他们梦想着能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钢铁基地”,就像中国的鞍钢那样,还期望能建立起一套像样的机械制造产业。此外,他们还希望能得到中国的协助,共同开发海上石油资源。更重要的是,他们要求中国全力支持他们五年计划所需的各类设备和材料供应。更出乎意料的是,他们连全国电力普及后的电视台建设项目都考虑到了,打算让每个农业合作社都能看上电视。
到1978年6月份结束那会儿,中国已经帮阿尔巴尼亚搞起了好多工业大项目。像钢铁厂、化肥厂、制碱厂、制酸厂这些新的工业领域都建了起来,还有玻璃制造、铜加工、造纸、塑料生产,甚至是军工产业。另外呢,电力、煤炭、石油这些能源行业,机械、轻工纺织、建材这些行业的企业也都增加了不少。
另外,我们还搞起了通信、广播、电视这些设施,总共有142个项目呢。现在,已经有92个项目建成了,还有23个也快建好了或者正在建。
为了搞定这些工程,中国派去了差不多6000位专家,还帮阿尔巴尼亚培训了好几千技术能手。中国帮忙建的化肥厂,一年能产20万吨化肥,每公顷地能用上400公斤,这可比当时中国农村用的化肥多多了。而且,给的军事援助也超出了阿尔巴尼亚的真正需要。
不过,阿尔巴尼亚觉得这事儿挺自然,他们觉得是因为站队中国,才丢了苏联的帮忙,所以中国得全方位支持他们。阿尔巴尼亚一有啥需要,中国基本上都是“说啥给啥”。
举个例子,咱们中国帮忙建了个纺织厂在阿尔巴尼亚,但那边棉花短缺,所以他们就让我们用外汇帮忙买棉花。等布料织出来,做成衣服后,这些衣服又卖回给中国,赚的钱反而进了阿尔巴尼亚的口袋。
中国在帮阿尔巴尼亚建化肥厂时,阿尔巴尼亚那边特别要求得用意大利的设备。这样一来,中国就只能拿出外汇,去意大利买那些设备来装上。可没想到的是,这些设备后来坏了,阿尔巴尼亚又找上中国,说还得再从意大利买新的设备来换。
从1970年开始,中阿两国的交情慢慢变淡了。不过,阿尔巴尼亚还是向中国要了32亿人民币的帮忙。最后呢,中国给了他们19.5亿人民币,是以长期低利息的贷款形式给的。
之后,阿尔巴尼亚那边提出,想让咱们中国买他们的香烟、烟叶还有成衣这些货。虽说咱们中国其实不急着要这些东西,但最后还是答应了下来。
阿尔巴尼亚在这段时间里的做法,简直就是“借力打力”的高手。他们巧妙地把有限的资源用到了极致,达到了让人惊叹的效果。
【耿飚建议削减对阿尔巴尼亚的援助】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到处都能看到阿尔巴尼亚的东西。你去电影院,放的可能是阿尔巴尼亚的电影;逛小店呢,里头摆的可能是阿尔巴尼亚的画报和香烟;就连大家穿的衣服,也很有可能是阿尔巴尼亚产的。那时候,阿尔巴尼亚的产品真的是遍地开花。
不过,耿飚在阿尔巴尼亚当中国大使那会儿,可没觉得当地人有多感激他。相反,他发现阿尔巴尼亚人把中国的帮忙看作是应该的,而且一点都不懂得珍惜。
他亲眼见证了在阿尔巴尼亚,路边矗立着的是由中国援助的高质量钢管,被用作电线杆。反观咱们国内,大多用的是木杆或是水泥杆,那种高质量的钢管电线杆,真的是少之又少,很少见。
中国给阿方送去了水泥和钢筋,他们用这些材料在全国建起了烈士纪念碑。你知道吗?在那么小的2.8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竟然建了一万多座!再说说那化肥吧,被随便丢在外面,风吹日晒雨淋的,浪费得可真不少。
阿尔巴尼亚人居然说,这些东西要是坏了,他们还能再找中国要新的。
耿飚目睹这种铺张浪费的场面,心里特别不是滋味。他在琢磨,咱们中国人是不是得省吃俭用点,去帮一把阿尔巴尼亚呢?
然后我就给外交部长乔冠华写了封信,里头直接说了,咱们得改改对阿方的援助政策。乔冠华一看我这话说的这么直接,既惊讶又佩服,接着他就把这事儿原原本本地跟中央汇报了。
毛主席看过之后,对耿飚的直性子大加称赞,夸他勇于说出实话,把真实情况都摆了出来,真是个不错的大使。
耿飚回国后汇报工作时,李先念笑着跟他打趣道:“你可真够大胆的,竟然敢直言不讳地说阿尔巴尼亚的问题,你是头一个提出这种看法的人呢。”
最后,中央政府接受了耿飚的意见,开始慢慢改变中国的对外援助方式。
1976年11月份,阿尔巴尼亚那边的劳动党开完他们第七次大会后,就直接对中国开炮,态度大变样了。到了1978年7月,咱们中国也没辙,只能停了给阿尔巴尼亚的帮忙,从那之后,两边关系就一天不如一天,慢慢疏远了。
1981年,耿飚重回军队,不再搞外交了,他当上了新中国的国防部长,而且挺特别,没挂军衔。他给新时代的解放军建设出了不少大力气。在国防部长的位置上,他组建了特种警察队伍,就是为了应对国际上那些复杂的安全问题和国内突发的安全事件。
退休后,耿飚决定回到他战斗过的陕北老区,他想要继续为人民做点事。他利用自己积累的那些宝贵经验,去扶持和帮助新一代人成长,给他们指点迷津。
耿飚老是挂在嘴边的话是:“我虽然不干了,退下来了,但我的心还跟那千千万万的士兵们连在一起。我得给咱人民军队和国家建设出点力,能帮上一点是一点。我这辈子,永远都是老百姓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