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五不吃,吃了病易沾”,4月20日谷雨,这5不吃指啥?了解下

秀秀厨娘 2025-04-20 04:16:04

每年的4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迎来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此时气温回升加快,雨水增多,正如农谚所言“春雨贵如油”,正是播种移苗、种瓜点豆的好时节。但谷雨的气候也暗藏“玄机”:空气湿度增大,昼夜温差波动,人体易受湿邪侵袭,脾胃功能减弱。因此,民间素有“谷雨五不吃,吃了病易沾”的养生俗语。这“五不吃”究竟指哪些食物?谷雨时节又该吃些什么来顺应节气?一起来探个究竟!

一、谷雨养生“五不吃”,忌口保健康

老祖宗的智慧往往源于对自然的观察与生活的经验。谷雨时节的“五不吃”,正是为了规避气候对身体的负面影响,守住阳气,健脾祛湿。

一不吃:生冷寒凉之物

谷雨虽已入暮春,但“倒春寒”仍可能杀个回马枪。此时人体阳气渐升但未达鼎盛,若贪食冰饮、凉拌菜、西瓜等生冷食物,容易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腹泻、腹痛、消化不良。尤其女性、老人及体弱者,更需注意。

二不吃:辛辣油腻之食

谷雨湿气重,辛辣食物(如火锅、烧烤、辣椒)会助长体内湿热,诱发口舌生疮、便秘、痤疮等问题;而油腻食物(如炸鸡、肥肉)则会加重脾胃负担,导致痰湿积聚,形成“春困”或虚胖。

三不吃:发物助邪之品

春季本就是过敏高发期,谷雨湿暖环境更易滋生细菌病毒。此时应忌食“发物”,如海鲜(虾、蟹)、羊肉、竹笋等,以免诱发旧疾或皮肤瘙痒、鼻炎等过敏症状。

四不吃:高糖高脂之甜

谷雨前后肝气旺盛,甜食(如蛋糕、奶茶)易生痰湿,影响脾胃运化;同时高糖高脂饮食会增加血液黏稠度,对心脑血管健康不利。此时可适当“减甜”,让身体更清爽。

五不吃:隔夜霉变之食

谷雨湿度高,食物易霉变。隔夜饭菜若保存不当,可能滋生黄曲霉菌等毒素,轻则引发肠胃炎,重则损害肝脏。因此,食材宜现买现做,剩菜需密封冷藏且加热彻底。

二、谷雨饮食“三宜”,顺应节气养脾胃

避开禁忌的同时,更要懂得“以食养人”。谷雨饮食讲究健脾祛湿、平肝养血,以下几类食物可常上餐桌:

一宜:祛湿佳品

薏米、赤小豆、冬瓜堪称“祛湿三宝”,可煮粥、煲汤,帮助排出体内湿气;玉米须茶、茯苓饼也有利水消肿之效,适合湿气重、易浮肿的人群。

二宜:护肝养胃

菠菜、芹菜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能清肝火、助消化;山药、小米健脾养胃,可熬成粥或蒸食;玫瑰花茶疏肝解郁,缓解春季情绪波动。

三宜:时令春鲜

谷雨是尝鲜的好时机:香椿(含香椿素,抗菌抗氧化)、嫩艾草(做青团,温经散寒)、春笋(高纤维促代谢)、桑葚(滋阴补血)等,既应季又养生。

谷雨养生小贴士:饮食之外,身心同调

除了饮食忌宜,谷雨养生还需注意:

1. 防寒保暖:早晚温差大,适当“春捂”,尤其护好腹部和关节。

2. 运动祛湿:散步、八段锦、太极拳等轻度运动可助气血运行,排出湿气。

3. 调节情绪:肝气易郁结,多踏青赏花,保持心情愉悦。

“谷雨五不吃”并非苛刻的禁忌,而是提醒我们根据节气调整生活方式。从一碗祛湿粥到一碟清炒时蔬,从忌口生冷到拥抱春鲜,顺应自然规律的身体,才能以最佳状态迎接夏天的到来。这个谷雨,不妨从餐桌开始,用传统智慧守护全家安康!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本文由“秀厨娘”原创,文章和图片均有版权,未经允许,请勿抄袭、删改、盗用,侵权必究!】

1 阅读: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