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汝来,江西奉新人,生于1684年,逝世于1739年。号逊斋,字耕道。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他以恩科进士身份,历任教习、授知县等职位,后补任直隶涞水县令。他以清正廉明、公正无私的形象为人所知,深受百姓爱戴。他的一生充满着不屈不挠的精神。
涞水,一个八旗兵丁与民众杂居的地方,遭受旱灾已久。甘汝来接任后,祈求雨神降雨,情急之下,不惜用剩余资金进行救灾。他的廉洁从政也深入人心。有一次,一个属吏拿着收费余钱来贿赂甘汝来,却遭到了甘汝来的痛斥:“士君子终身饥寒,还不可以非道义取丝毫;何况为官领取俸禄,反倒担心冻饿而死而违心地收受贿赂吗?”此后再无人敢来贿赂甘汝来了。
甘汝来不仅拒绝了贪污受贿,还严禁庄田无理增加田租,保障了百姓的生计。此外,他面对按例不得杖笞的八旗兵丁违法问题时,提出用柳木棒进行约束的建议,体现了他的高明智慧和公正判断。
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冬,康熙帝的三等侍卫毕里克领着几十个家丁来到涞水,调教训练给皇帝打猎用的鹰隼,过程中糟蹋了百姓庄稼。他们还擅自占据民房居住,仗着权势蹂躏百姓,村民万廷荷等人被毕里克的家丁殴打,差点被打死。百姓奔到县衙告官,甘汝来下令拘捕了犯事者,毕里克一班人也气势汹汹地来闹县堂,责骂甘汝来。
甘汝来勃然大怒,说:「本县令为天子安抚百姓,怎么能让你等鱼肉小民呢?不让皇上知道,你们为害人民不会终结。倘若丢我一官能为民除害,也是万幸了!」于是下令鞭打了毕里克,并把其家丁关进监狱。到夜里甘汝来就故意把毕里克放走了,知道他回去后一定会兴起大狱,那么皇上也就会知道这事了。果然没过三天,甘汝来就被逮捕了,交由刑部对质审讯。主审人以擅自拘禁朝官,报请康熙帝把甘汝来革职,毕里克只是罚俸。康熙帝明察,说:「不畏强梁,真民父母也。」下命夺去毕里克职,甘汝来无罪。从此甘汝来有了「循吏」(守法循理的官吏)之名,毕里克之类人也不再敢为害一方百姓。
甘汝来在新安任职期间,他开凿了白杨淀堤坝,为灌溉农田数千顷作出了贡献。之后,他又迁任雄县令,惩治了一批贪污奸吏,并请求罢除各种摊派费用,使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减负。
甘汝来被授予吏部主事,后升任广西太平府知府,历经三次迁职,最终成为广西巡抚。然而,在雍正帝五年,甘汝来因一件事被夺去职务,被命令在咸安宫官学行走,并后来被派往山东水道服役。四年后,他被任命为直隶霸昌道,管理顺天府全境。最后,他又迁任礼部侍郎。
乾隆皇帝登基后,准备恢复古代官员服丧三年的制度,并向大臣们征询意见。礼部侍郎甘汝来却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路:三年丧制对于贵贱都是同等的,皇上应该效法尧、舜之道,恢复周代、孔子之礼,立下万世不变的伦常之道。其他大臣对此有所担忧,如是否会妨碍月中朝祭大典。甘汝来则指出,可以穿着黑色丧服处理公务,同时参加祭天地社稷的典礼不受三年私丧的限制,这也是古代礼仪规定的。甘汝来的这一思路不仅化解了大臣们的疑虑,也为乾隆皇帝恢复古代礼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甘汝来依据经典注释和典籍,参考古代礼制,运用严密的逻辑和常理,制定出了官员丁忧期间的各种制度,被乾隆皇帝采纳并延续至今。由于他的才能和贡献,他又被调任兵部尚书。乾隆三年(1738年),甘汝来调吏部尚书,仍兼领兵部,加太子少保。
甘汝来在担任官职期间,因疾病突发不幸去世,时值乾隆四年七月。当时,大学士讷亲和他一同工作。讷亲亲自将甘汝来的遗体送回家,到达门口时,看见一位妇人正在缝补衣服。讷亲误以为她是甘家的奴仆,便委托她转告甘夫人,称甘汝来尚书因病在官署中去世。
妇人惊讶地问道:“你是谁?”原来她就是甘汝来的夫人。讷亲得知后感到十分震惊,立即安慰她。随后,他关切地询问甘夫人家中是否拥有余钱。甘夫人答道:“有。”她从小袋里倒出八两银钱,告诉讷亲这是在志书馆的月俸银,原本是十六两,但她的丈夫一向俭省,每天都会计算使用,现在剩下的是半个月的钱。
讷亲大人泪流满面,代为将甘汝来的遗体用衣被装殓。回到朝中,他上奏了乾隆帝,并讲述了甘汝来的生前清寒简素、勤俭持家。乾隆帝深受感动,授予甘汝来一千两银子,命官吏代为办理丧事。甘汝来被追谥为庄恪,他的一生精益求精、勤政为民的事迹,也因此流芳百世。
【免责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删除,欢迎关注、转载并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