娶媳妇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这可是一个质的飞跃,男孩摇身一变变成男人,女孩一夜化作女人。婚姻是有魔性与魅力的。多少人为了登上婚姻的殿堂而绞尽脑汁,多少父母为儿女的婚姻大事愁的满头白发。做父母日思夜想的希望儿女早日完成婚姻大事,可是,父母又担心择偶时出现差错,导致出现婚姻不顺的情况。从古至今,选择婚姻的另一半时,人们都会采取慎之又慎的态度。古人在择偶方面的讲究就更多了,比如俗语:生七不娶,暗九不过。这句俗语说的是什么意思?古人的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

一,生七不娶。
生,也就是出生的意思。七,在这句俗语当中特指和数字七有关的年份,月份或者日子。弄懂了这两个关键词,这句俗语的意思就跃然纸上了。意思就是:娶出生在七月份的女孩要留意,弄不好会弄个婚姻不顺,婚姻不和谐的结局。

看到这种解释,是不是感觉有种危言耸听的感觉。古人为什么会认为出生在七月份的女孩不适合娶呢?

首先,在古代,中国有三大上坟祭祀的节日,分别是清明节,中元节和寒衣节。而这其中的中元节就是农历的七月十五,古人将这一天称之为“鬼节”。而整个七月份又被称之为“鬼月”,至于为什么被称之为“鬼月”,这里不宜说,有宣传封建迷信的意思,望谅解。

所以,古人就认为,七月份阳气不足,阴气旺盛。古代的阴阳学理论认为:男为阳,女为阴。女孩本就属阴,再加之七月阴气旺盛,两者相加,就有点儿不太吉利了。

其次,而在七月份同样有一个古代非常重要的节日,七月七日牛郎织女鹊桥会,牛郎和织女只能在七月七日这天相会,古人认为,牛郎织女这样的婚姻不圆满,牛郎织女的命运太过凄苦,聚少离多,一年只能见一次面,平时都要隔河相望。所以古人认为农历初七出生的女孩,命如七夕月,有可能会出现圆缺不圆满的时候,她们生来命苦,六亲少靠,怕因此而影响到日后的婚姻生活。

再次,古代有女怕占七的说法。这种说法的意思是:女人忌讳年龄当中出现七这个数字。古人认为这样的年份,是他们命运坎坷的年份,不太吉利。
最后,女怕一四七。在某些地区认为,农历的一月,四月,七月,正好是季节交替变换的月份,天气寒冷潮湿,容易影响到女性的身体健康。

二,暗九不过。
在古代,单数为阳,偶数为阴。也就是说:一,三,五,七,九为阳数。而九这个数字呢,又是阳数之极,也就是说阳数已经达到了顶端。在古代的阴阳学理论当中认为:阴阳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正所谓盛极必衰,阴极则阳生,阳极则阴生。数字九,就是阳数之极,它虽达到了顶峰,却出现了回落的情况,也有衰弱的含义。所以,民间的老人比较忌讳和九有关的年龄。老人在过生日的时候,常会刻意的避开诸如69,79这样的岁数。

那么,什么是暗九呢?可理解成隐藏起来的九。在年龄的数字当中,和九的倍数有关的年龄,就称之为“暗九”,比如二九一十八,三九二十七……九九八十一等等。在部分老人的认知当中,认为,虽然这样的年龄数字当中,不直接带有九这个数字,但是,它同样和九有关,也是不吉利的。

所以,部分老人在过生日的时候有意的会避开这样的岁数,选择这样的岁数不过生日比如七九六十三,八九七十二等等。他们认为,这样的年龄,正是身体由盛转衰的关键年份,不宜过生日。要学会适时的躲过这样的年份。

俗语“生七不娶,暗九不过”,其实都是古人比较迷信的说法而已,古人的那些说法,对于今天的现代人来说,并不适用。古代那些稀奇古怪的说法,并没有理论依据,只是古人一些未解之谜做出得猜想罢了。诸如七月七日民间见不到喜鹊,认为喜鹊去为牛郎织女搭鹊桥去了。对于古人的这些说法,我们就当做一种茶余饭后的消遣娱乐就好,没必要信以为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