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心理学上认为:
每一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
成长的过程中。
大家会有不同的表现,会有属于自己的节奏。
尤其在初中三年里。
会有这样的一些学子,他们往往会有“慢热”的表现。
但最终,这些同学会迎来成绩上的突破口,顺利通过中考的考验。
“早慧少年”固然可贵。
但家长朋友们,也要有“潜力股”的意识,及早发现孩子的优点。
比如,在初中老师的眼里。
下面这几种学生,通常会“后来者居上”,学习上表现出后劲足的现象。
01
爱惜书籍,把课本当宝贝
有这样一名同学。
在初一的时候,他的成绩只能排在班级30名开外。
但他有个习惯,很是爱惜书籍。
比如,每学期的开始,他会把书本包好,翻书的时候也会小心翼翼。
甚至,只会用铅笔在教材上做标记。
可到了初二学年。
这位同学成绩突飞猛进,稳定在班级前五名。中考结束后,他顺利考上了本地的重点中学。
细看他用过的教材,你将会发现:
原来这位同学,不仅爱惜教材,更是将课本吃透,丝毫没有知识点遗漏的现象。
很显然,这样的学生或许基础不好。
但升入初中之后,却能做好以下这几点:
①用过的教材、试卷和作业本,都能完好地保存下来。
②遇到了难题,总能快速从课本找到原型。
这样的习惯,有助于学生打牢基础。
即便大家适应较慢,反应能力不够快,也能在稳打稳扎中,做到真正的触类旁通。
02
懂得自律,会自己定规矩
初中阶段。
同学们对学习的认知,往往是有差距的。
通常情况下:
高认知的学生,会主动适应学习生活,会有更多自律的表现。
而这样的同学,即使之前成绩一般。
他们也会在努力之后,吃透知识点,迎来成绩上的突破。
毕竟初中三年的知识点,相对比较基础。
同学们的努力程度,很容易提升自己的成绩下限,帮助大家通过各种考试。
曾经遇到过一位学生。
他从初一开始,就给自己定下了三条铁律:
错题不过夜,十点前必须睡觉、周末的时候刷两套真题卷。
这样的状态,看似很刻板。
但实际上,当一名初中生真正坚持下去,反而更容易做到劳逸结合,让学习变得更加高效。
事实上呢?在自律之后,这位同学表现出了爆发力。
从初一到初三,成绩一路攀升。
在其他同学的眼里,感觉这位同学学习很轻松,殊不知他有自己的节奏。
03
心态乐观,考砸了也积极
中考之前。
同学们会经历很多次考试。
如果考砸了,大家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
通常情况下,离不开这几种:
①灰心丧气,就此否定自己。
②迷茫无助,不知道该怎么办。
③看清缺点,在有的放矢中争取突破。
很显然,大家不同的表现,某种意义上早已决定了结果。
那些心态乐观的学生,会将考试当成检验自己的机会,将错题看成提升自己的契机。
所以他们,不怕错题难题。
而是会趁着考试的机会,赢得更多提升的可能性。
所以,即便考试成绩不理想,他们也会追着老师问失分点,也会两眼发光彻底解决错题。
就像爱迪生曾经说的那样:
“我没有失败,只是找到了两万种不行的方法。”
当一名肠阻塞,具备这样的抗压能力,往往会在学习中做到坚持,找到契合自己的方法。
04
写在最后
教育就像煲汤。
许多时候,需要老师和家长用“小火去慢炖”。
如果孩子进步缓慢。
不要因此,而否定了孩子。
尤其是家长,需要牢记杜威的一句话:
“好的教育,是经验的不断改造和重组。”
家长要保持耐心,看到孩子的优点,然后选择静待花开。
那么,大家将会发现:
那些在起跑线后默默蓄力的孩子,终将在属于自己的赛道上惊艳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