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昭共给孙权献了三计每一计都是臭计。一是要孙权降曹。二是将关羽的首级献给曹操。三是烧一大锅油迎接蜀国使者邓芝。三计那一计不是歪谋误国?
但是孙策说了,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别弄反了,外事问张昭,结果要孙权投降。内事问周瑜,结果赔了夫人又折兵。孙策是暗示孙权:张昭、周瑜都是坚定地支持你的,可以放心使用。张昭善于治理国家,周瑜善于军事,你要合理使用。
其实建立政权了,除了打仗,还有治理国家,官制礼制教育民生,这些是要有文化有见识的人去做。李善长的爵位就在徐达之上。估计你看三国,也就立足于谁更会厮杀。
没有张昭,孙氏早就崩了。孙策死的时候,孙氏的形式还比不过刘备死后的蜀汉。孙权年幼,还没有军事经验,孙家内部混乱,斗争激烈。没有张昭的内部支持,孙权根本坐不稳位置!
张昭是政务官,就像优秀的生产部经理,能把原材料,生产线员工和机器设备安排的妥妥帖帖,让一个企业顺利生产出产品。但他不是市场部经理,不会感知市场需求变化的趋势,问他产品应该如何调整才能更好的适应市场,虽然不能说一无所知吧,但也给不出科学的建议。
并且孙权有个特点就是喜欢找背锅侠,作为一方诸侯是战是降根本没必要问臣子,但他找了两个背锅侠,一个是周瑜、一个是张昭,不管哪一个方略最后失败出错了都不是他主观造成的,包括后来借荆州和杀关羽,其实都是他首肯的,鲁肃和吕蒙成背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