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仅退款"大剧终章:一场四方割韭菜的荒诞游戏

科技与文明 2025-04-23 11:20:44

电商"仅退款"大剧终章:一场四方割韭菜的荒诞游戏

这出持续四年的电商荒诞剧——"仅退款"政策从横空出世到黯然离场,活脱脱就是互联网版《鱿鱼游戏》。平台、商家、消费者、羊毛党全员疯癫,最后却落得个"赢麻了"的魔幻结局。

第一幕:流量囚徒的"背叛困境"

时间闪回2021年,电商江湖血雨腥风。P平台突然甩出王炸:"没收到货都能退!"这招堪称囚徒困境里的"终极背叛"——其他平台瞬间陷入两难:不跟?用户全跑;跟?商家造反。但资本爸爸发话:"流量为王,先卷死对手!"

这特么就是典型的"囚徒困境"啊!各平台如同被隔离审讯的囚徒,明明知道集体理性是大家都不跟进(合作),但个人理性驱使他们纷纷选择"背叛"(跟进)。结果就是集体非理性:所有平台都掉坑,行业生态被献祭。

第二幕:商家沦为"人肉ATM"的纳什均衡

以下情节纯属虚构:某服饰店主算账:"30%的仅退款订单,叠加平台抽成,卖十件得倒贴三件!"职业羊毛党闻风而动,把电商平台当提款机,伪造物流记录、P图造证据,连9.9包邮的袜子都要白嫖。

商家是韭菜?不,他们是博弈论里的"沉默的大多数"。平台算法转嫁成本,商家连申辩权都没有——这哪是售后规则,分明是"暴力算法"的霸王条款。商家与平台的博弈,本质是"重复博弈中的策略选择"。反抗会被降权,妥协会被薅羊毛,但长期利益驱使下,他们只能接受"纳什均衡":大家都忍受剥削,因为单独反抗成本更高。

第三幕:消费者被"福利"反噬的公地悲剧

白嫖党爽歪歪?错!这波"福利"实则是慢性毒药。职业羊毛党透支电商生态的信用账户,正常消费者被迫承担涨价后果——这特么就是"公地悲剧"的互联网版!

商家成本转嫁给谁?当然是老老实实买单的消费者啊!去年1111某品牌鞋集体涨价20%,客服理直气壮:"仅退款订单太多,我们也得活下去啊!"每个消费者都追求个人最优(白嫖),但集体行动导致资源枯竭(商家跑路、价格上涨)。这完美诠释了哈丁教授的"公地悲剧"理论:无节制攫取公共资源,最终所有人受损。

更魔幻的是,平台客服像复读机:"亲亲,建议您和商家协商哦~" 商家直接摆烂:"要退可以,先给五星好评!"消费者一脸懵逼:咋还成我要饭的了?

第四幕:平台收割的"智猪博弈"

你以为平台是傻白甜?他们精着呢!用商家保证金发福利,用流量焦虑逼商家就范,自己坐收广告费和抽成——这哪是电商平台,分明是"智猪博弈"里的"大猪"!

平台作为"大猪",付出成本(制定规则)让"小猪"(商家)被迫跟进。商家就像被算法支配的"小猪",只能被动接受"踩踏板"的结果(被薅羊毛)。更绝的是,某些平台还玩"道德绑架"——"我们这是保护消费者!" 结果当然是逼着优质商家集体出逃,寻找其它平台或出路了。

终章:取消政策的"策略迭代"

现在突然说要取消仅退款,你以为皆大欢喜?Too naive!这不过是博弈局面的"策略迭代"。平台把售后权还给商家,但流量依然捏在手里——想获得曝光?先买直通车!

博弈论视角:这属于"演化博弈"中的策略调整。平台通过取消政策修复生态(合作),但保留流量霸权(背叛),形成新的"混合策略均衡"。商家和消费者,不过是新博弈中的棋子。

商家们普天同庆?Too naive!这不过是平台的新割法。把售后权还给商家,但流量依然捏在平台手里——想获得曝光?先买直通车!想避免差评?先交保护费!商家们这才发现:取消仅退款,实则是让商家从"被白嫖"升级为"被精准收割"!

消费者呢?别急着哭,以后冲动购物得掂量了——毕竟,再也不能把电商平台当免费试衣间了!至于平台,这波操作堪称"既要又要":流量收割了,商家安抚了,消费者教育了,锅全甩给"市场规律"了!

尾声:这场游戏,没有赢家

说到底,这场"仅退款"闹剧就是互联网内卷的典型样本:平台用变态规则刺激增长,商家用劣质商品降低成本,消费者用白嫖行为对抗资本,最后整个生态变成互害模式。现在取消政策看似回归理性,但背后的流量霸权、算法压榨、道德风险,依然像定时炸弹埋在整个行业里。

所以,别问谁赢麻了——在这场四方割韭菜的游戏里,咱们都是局中人,不是被割的韭菜,就是被献祭的棋子。真正的破局之道?或许只有等上帝下场,重写这场游戏的底层代码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