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师团长什么级别?

爱吃凉历史 2025-04-13 02:32:32

日本陆军师团长的前世今生

日本陆军师团长的级别在近代军事体系里真是个挺特别的存在,它的地位和职权是随着日本对外侵略的脚步一步步演变出来的。时间倒回到1937年12月13日,南京城门被攻破的那一刻,第十六师团长中岛今朝吾正带着手下两万多士兵冲进这座千年古城。这家伙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第15期,学的还是炮兵专业,1904到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他跟着部队上了前线,还受了伤。

后来,他被派到法国留学,专门研究西方的军事理论,回来后就成了日军里的技术型将领。南京陷落后,他没闲着,直接被任命为警备司令官,负责城里的秩序。可这段时间,他对手下部队的管束完全放了水,士兵们在城里烧杀抢掠,他压根儿没管。

他手下还有两个少尉,野田毅和向井敏明,干的事儿更离谱。这俩人居然搞了个“百人斩”比赛,看谁先用刀砍死100个中国人,还把这当成炫耀的资本,登上了日本的《东京日日新闻》。结果,到了1948年的东京审判,这俩人被揪出来,直接判了死刑,上了绞刑架。这事儿听着就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要弄明白这些暴行是怎么来的,还得从日本军制的根儿上挖一挖。

1871年,日本开始学着西方的样子搞近代军队,当时主要是从普鲁士那儿取经,弄了个征兵制,还建了些基础部队。到了1884年,他们正式敲定了六个常设师团的编制,分别是近卫师团加上第一到第五师团。这六个师团就成了日军的基本框架,地位挺稳固的。其中近卫师团有点特殊,主要任务是守卫皇宫和天皇的直属地盘,算是皇家的“私人卫队”。

1895年,日军拿这套编制开刀,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带着近卫师团的700人马跑去台湾打仗。当时清朝的军队号称有好几千人,结果被这700人打得屁滚尿流,四散逃跑。这场仗下来,清廷的腐朽彻底露了馅儿,日本这边也尝到了甜头,觉得自己这套师团制还真管用。

到了1937年全面侵华之前,日军把师团的编制又细化了一番,分成了甲、乙、丙、丁四级。甲种师团是顶配,像板垣征四郎手下的第五师团,兵力足足有2.8万人,装备了36门野炮和12门榴弹炮,火力强得吓人。

爬上师团长宝座有多难?

日本陆军师团长的位置可不是随便谁都能坐上去的,想爬到那个高度,通常得有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校的双重学历打底。拿2023年4月6日坠机身亡的第八师团长坂本雄一来说,他56岁还活跃在一线指挥,他早年在参谋本部干过要职,帮着制定作战计划,后来又被派到海外驻屯,指挥部队执行任务。

这家伙能到这个年纪还当师团长,其实不奇怪,因为日军的师团不是简单的小规模战术单位,而是战略级别的核心力量,地位差不多相当于其他国家的军一级建制,所以需要经验丰富的老将坐镇。

师团长的成长路还有个讲究,就是专业分工得看出身。中岛今朝吾就是个典型,他从陆军士官学校第15期毕业,主修炮兵,1904到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他跟着部队打了几场硬仗,肩膀上还挨了一枪。之后他被派到法国留学,学了一堆西方的炮兵理论和战术,回来后一步步爬到了第十六师团长的位置。

1928年,他还当上了习志野学校的首任校长,那地方专门研究化学武器,他在那儿推动毒气战技术,直接让这学校成了日军违反《日内瓦公约》的证据之一。相比之下,辎重兵出身的师团长就少得可怜了。山口宗之的研究里提到,整个日军历史上,辎重兵科出来的中将只有14个,柄泽畔夫算一个。

1938年武汉会战期间,他带着辎重队保障了几十万发炮弹和粮食的运输,硬是把日军的补给线撑住了,这才有了晋升的机会。可即便这样,他爬到师团长的高度,难度还是跟步兵科拿个武功勋章差不多。这14个辎重兵中将里,好几个都在太平洋战争后期被派到东南亚前线,最后没几个能活着回来。

关键时刻掉链子咋回事?

师团长在战场上的决策,直接就能决定一场仗是赢是输。1938年3月底,第十师团长矶谷廉介指挥部队从临沂往台儿庄推进,觉得自己能一口气吃掉中国军队。结果他算错了步子,带着矶谷支队冒进,直接撞上了张自忠和孙连仲的部队。

4月上旬,中国军队靠着地形优势,把矶谷支队围在了台儿庄附近,日军被打得丢盔弃甲,死伤7000多人,这是日军侵华以来头一回在战略上栽跟头。可这家伙运气不赖,战后回了日本,1945年投降时他已经退到二线,盟军没把他列进战犯名单,硬是躲过了审判。

反过来看阿部规秀,就没这么好命了。他是第九师团长,擅长山地战,1939年11月带着部队在河北涞源黄土岭附近扫荡,想清剿八路军的根据地。这家伙之前在东北和华北打过不少仗,外号“名将之花”,日军高层对他寄予厚望。

可11月7日那天,他带着指挥部在黄土岭一带活动,没想到八路军115师早就埋伏好了,杨成武指挥部队用迫击炮一顿轰,直接把阿部的指挥所炸了个底朝天。他当场被炸死,成了日军第一个阵亡的现役中将。

乙种师团的师团长干的事儿更狠,第五十五师团长永见俊德就是个例子。他1941年接手这支部队,带着兵在华北执行“三光政策”,烧光、杀光、抢光,村子挨个儿扫过去。他还弄了个“人圈”集中营,把抓来的百姓关进去,饿死病死的数都数不过来,光1942年一年就死了好几万。

他是陆军经理学校毕业的,本来专攻后勤管理,结果把这套本事用在了屠杀上,效率高得吓人。另一个家伙,深堀游龟,他在牡丹江当特务机关长时,1940年建了个“防疫给水部”,说是研究防疫,实际上是731部队的分支,专门搞生化武器试验。里面关着的“实验材料”是活人,细菌弹和毒气弹都拿他们试过。1945年日本投降前,他带着手下把关东军的档案一把火烧了,关键证据没了,战后远东法庭愣是没抓住他的把柄,让他溜了。

军衔乱套谁说了算?

到了1943年,日本陆军的兵员短缺已经成了挡不住的大窟窿,丙种师团开始把主意打到未成年人的身上。1945年4月1日,冲绳战役打响,第三十二师团被美军压着打,这些少年兵拿着老式步枪,面对美军的坦克和飞机,根本没还手之力。谷田勇所在的部队在首里防线撑了不到一个月,大部分人都死在了炮火里。

据战后统计,日军在1943到1945年间,通过这种“学徒出阵”的方式,把整整九万名不到十八岁的少年送上了战场,最后能活着回来的没几个。战争末期,丁种师团的日子更不好过。第二零六师团长岩切秀1945年2月带着部队在菲律宾莱特岛撤退,那时候兵员凑不齐,连枪都发不下了,士兵们手里攥着竹枪,靠削尖的竹子当武器。粮食也没了,部队在丛林里转了好几天,饿得只能啃芭蕉叶充饥。

日军的军衔体系乱得让人头疼,中岛今朝吾就是个活例子。1937年12月,他当第十六师团长时是中将,带着部队攻下南京。到了1938年8月,他升任第四军司令官,手下管着好几个师团,可军衔还是中将没动。因为他们的晋升制度死板得要命,军衔跟职务经常对不上号。中岛1939年才升上中将,可那时候他已经指挥过好几场大战役,早就干着比中将更大的活儿。

反过来,牟田口廉也更离谱。1937年7月7日,他还是关东军少将参谋,跟石原莞尔一块儿策划了卢沟桥事变,点燃了全面侵华的导火索。到了1943年,他调到缅甸战场当第十五军参谋长,军衔还是少将,手下却有一堆中将师团长听他指挥。

比如第十八师团长田中新一,那时候已经是中将,可还得照着牟田口的计划跑。1944年3月,牟田口指挥英帕尔战役,带着三个师团硬攻印度,结果补给跟不上,三个月不到就死了五万多人,部队全线溃败。这种级别倒挂的事儿在日军内部稀松平常,参谋本部定的规矩就是这样,指挥链乱七八糟,底下的人执行起来也只能硬着头皮上。

在如今的日本自卫队里,师团长的地位可不像当年日本陆军时期那么显赫,但依然是个关键角色。要说清楚这个位置,得从自卫队的编制讲起。战后日本的军队体系被重新设计,成了方面队—师团—旅团这么一个层级结构。方面队是顶层单位,类似中国军队的战区级别,负责管辖日本某个大区域的防卫任务。

每个方面队下面,通常带着两个师团,偶尔也会多一个旅团辅助。不过,日本毕竟是二战战败国,军队规模和编制都受《和平宪法》和国际条约的限制,师团的兵力没法跟当年日军动辄两三万人的甲种师团比,现在一个师团的规模也就控制在8000到10000人左右。

参考资料:[1]白孟宸.老乡成战友 部队分等级 透视日本师团编制[J].国家人文历史,2015,0(8):18-21

7 阅读:3992
评论列表
  • 2025-04-13 18:22

    阿部规秀没当过什么第九师团长,他死的时候是独立混成旅团长,但由于是山地战专家,高配军衔中将。

    来吧 回复:
    阿部这鬼子死的时候身份除了独立混成旅团长外还有蒙疆驻坉军司令一职,独立混成旅团长是兼任。
  • 2025-04-14 10:50

    小日本军衔配置:联队长:大佐、旅团长:少将、师团长:中将、最高级指挥官:大将、元帅(荣誉称号)

  • 2025-04-13 18:19

    小编真是放屁狗放狗屁,一窍不通,不懂装懂。日军军衔简单(三等九级),所以职务和军衔比较乱,军司令(军长)、师团长、高配的旅团长(阿部规秀)都是中将。

  • 2025-04-13 18:21

    白北川亲王带着七百正规军打台湾,根据条约,台湾根本没有清朝正规军,只要是刘永福的黑旗军,也就是民兵。日军装备精良的正规军打民兵,有什么可稀奇的。

  • 2025-04-17 17:22

    中将师团长,对应国民革命军军长。

  • 2025-04-16 01:42

    国军集团军总司令的级别

  • 2025-04-13 19:37

    小鬼子都是畜生不如的狗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