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关中,味蕾触动食弦的春节盛宴
文/任伟峰
年年过年讨年味,年年不同晒食神。
在关中过年,年味是从厨房里的煎炸煮烹开始的。
腊八粥的香,是年的序章。
吃八宝粥、除尘、贴对联、祭社神……关中的年是从腊月的腊八粥的香味弥散中开始的。
到了年三十,是关中农村最忙的一天,这意在要检查家中的泔水是否清除完毕。庭院尘土的清理要从后院扫到门庭。家中的男劳打柏垛、买鞭炮、贴春联。女劳则割豆腐,包包子,炒肉辣子,炸圆子,炸红薯条,炸面页、炸豆腐,一切从厨房到门楹,都洋溢着春节欢乐愉快的节日气氛。
炸响的年味,是厨房的交响乐。
初一日,须早起。
白色的晨曦,是祝福的开始。
燃柏垛,点鞭炮。不待晨曦从东方升起,这一切和家庭祭拜祖先的活动就得结束。
早早地打开庭院的大门,迎接新春的阳光照进家里,照壁上的福字需倒贴,以寓意“福”到了。大门、门房、上房、里屋、家畜的门口都得贴上喜气洋洋的春联。
这一日,是家中女主最忙的一天,也是家中男人帮最闲最牛最有势的一天。女人须顿顿准备丰盛的年味饭,而男人只是拜访堂客中的长辈和长兄,只是嗑瓜子、抽烟、喝茶,向祖龛祭拜,在走访堂亲的过程中嘘寒问暖,说说客套话。
早晨七八点,吃完一家的过年“福”饺。男人们就得开始按辈分、讲大小,一家家自家人那里开始向老人拜年、说祝福语,让孩子们领压岁钱。
中午一点左右,就开始关味最徜徉的午餐了。
这一顿须先来个四个干果盘、四个水果盘。让来拜年的男女堂亲垫个底。
然后就是九起十三花,加上最少八大热菜,十碗席是压轴的必须。
九起十三花是四荤四素加一个中心碟子,外挂四个角,放上四碟果碟。
热菜须以关中全家福为开幕菜。同州肘子、鱼、鸡、虾、加一甜一咸两个汤菜,最后以八宝糯米团压轴。可再加几个炒菜为辅。
十碗席可不是简简单单的十道菜,它包含“六肉四菜”,讲究先热后凉。
关中人好客是春节里的礼节。
走亲访友,是年的延续。
初二走外婆家,初三走丈人家、初四初五走其他老亲室和比家年龄大的姨家。
走亲戚,也得招呼亲室。
一来二往,就有了关中道上的春节年味和走亲访友的热闹。
从南走到北,再到从西窜到东。
家家都是热情招呼,吃关中美食,天天咥十碗席。在杯酒觥筹中划拳、行酒令、喝福酒。
吃亲室们的年味饭,读苏轼的“纤手搓来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浓于酒,压褊佳人缠臂金。”
赏析唐孟浩然《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闻然。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
在诗酒趁年华中,举杯言诗。
于云端处,把酒临风,歌诗言志!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春节之传统赓续也!
破五过了,年就过去了。在声声鞭炮中,欢快的春节就成了年首欢愉中辞旧岁迎新春的开始。
而仁七一过,万家灯火又趋于平常的烟火人家。
只是年过了,拜亲访友的仪式过去了,唇齿留香大快朵颐的人间味蕾在关中经受了一次触动食弦的春节盛宴!
年味,在美食徜徉的春之序曲中开始给记忆留下了岁月的印痕。
关中的春节,是一场味蕾触动食弦的盛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在这里,每一口美食都承载着家人的情谊,每一次欢聚都见证着岁月的美好。让我们在这场盛宴中,感受生活的温度,品味岁月的醇厚,让爱与美食,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温暖。
在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春节不仅仅是一次节日的庆祝,它是一次心灵的盛宴,一场味蕾的旅行。让我们在欢声笑语中,共同迎接新的一年,让爱与美食成为我们心中最温暖的记忆,让关中的春节,成为每个人心中难以忘怀的美妙章节。
作者简介:任伟峰,此作者为大豫出书网特约作者。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原创稿件,转载时请务必联系大豫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