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刘澜昌
以色列国防部长卡茨最新表态,彻底撕下了“自卫”与“有限军事行动”的伪装。9日,他在公开场合高调宣称,以军将完全控制加沙地带南部“莫拉格走廊”与“费城走廊”之间的区域,并将整个拉法地区划为所谓“安全缓冲区”。此举不只是军事行动的升级,更是对加沙主权与巴勒斯坦人尊严的又一次公开践踏。所谓“安全缓冲”,实则是一场借战争之名的实际吞并,一步步将加沙变为事实上的军事殖民地。

根据以色列媒体报道,“莫拉格走廊”的设立,将直接把拉法从加沙地带其他部分隔离开来,使整个加沙被切割为数个彼此孤立、动弹不得的“安全区”——而在每一个所谓的安全区里,主导权都牢牢掌握在以色列枪口之下。新划定的缓冲区面积将占整个加沙地带的20%,这不仅仅是一块地理空间的重新划分,更是对数百万巴勒斯坦人未来生存权的剥夺与彻底封锁。
让人无法忽视的是,以色列的军事推进速度极快,手段也越来越不加掩饰。从控制“费城走廊”到重建“内察里姆走廊”,再到如今即将封锁整个拉法,整个行动路线清晰得令人不寒而栗——这不是战术性封锁,而是战略性“清场”。所谓“打击哈马斯”只是口号,真正的图谋是通过军事力量一步步瓦解加沙的地缘完整性与政治自主性,把它变成一个巨大的露天监狱,一块由铁丝网和坦克履带划定的永久边界。
而所谓的“撤离平民”“设立人道通道”,听上去像是在顾及国际压力,实则不过是战争美学的包装。联合国、红十字会、多个人道机构已经多次发出预警——拉法是加沙最后的人口避难地,战争爆发以来已有超过100万人集中在这一狭小区域。现在,以军却以“安全”为由,强行清空拉法,将这些已经流离失所的平民再次赶入更无保障的环境,实质上就是在制造一场系统性、结构性的种族驱逐。

然而,更令人愤怒的是,以色列方面竟公然将是否“停止攻势”与“换俘协议”挂钩。这已不是普通的政治谈判策略,而是以人质生命为筹码的武装勒索——如果哈马斯不屈服,就将继续军事推进;如果达成协议,就暂停进攻。这种毫无底线的表述,不是战争规则,而是彻头彻尾的强权逻辑,是“谁有火力,谁制定道德标准”的典型暴政姿态。
国际社会面对以色列的这一连串行动,继续陷入表态与行动严重脱节的虚无境地。联合国呼吁“克制”,欧盟表示“关切”,美国继续模糊其“无条件支持”的界限——但在这一切背后,以军的装甲车与战机却一刻未停,缓冲区不断扩大,控制区不断强化。真正的“红线”早已被践踏成泥,而西方世界依旧在拿“人道主义”与“安全”作为空洞词汇自我安慰。
这场以色列对拉法的占领性推进,是对整个巴以问题国际治理失败的再一次血淋淋的见证。从“和平进程”彻底崩盘,到“两国方案”成为空谈,从耶路撒冷的逐步吞并,到现在对加沙南部的军事锁死,事实正在无声却残酷地宣布:一个独立、有尊严的巴勒斯坦国家正在被武力与国际冷漠一点点吞噬殆尽。

设立“缓冲区”原本应是临时防御措施,是为了减少冲突、保护平民。而如今,这一概念在以色列手中却彻底变质,成为军事扩张与政治吞并的合法化工具。以“安全”为名行封锁之实,以“打击恐怖主义”为由实施集体惩罚。这种操作方式,已经构成对国际法和人道法的公开挑衅,却在大国博弈与地缘政治的缝隙中屡屡得逞。
这场“安全缓冲区”的构建,不是一场军事行动,而是一场政治剥夺。它正在重新绘制加沙的地图,重塑巴勒斯坦人的命运。这不是安全,这是一场缓慢而系统的吞并,是一个以“和平”之名实施的悲剧剧本。如今,拉法已经沦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