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手机领域,处理器的性能与能效始终是厂商争夺的制高点,而作为移动芯片行业的领军者,高通每一代骁龙平台的迭代都牵动着整个行业的神经。
比如2024年,骁龙8至尊版凭借强悍的性能和能效表现成为安卓旗舰的标配;而2025年春季发布的第四代骁龙8s(下文简称骁龙8s Gen4),则被高通定义为"新生代旗舰"。
这颗芯片试图通过架构革新和AI能力跃升,进一步扩大市场覆盖,也让很多手机厂商纷纷跟进,试图刺激用户产生选择欲望。
但身为全新的芯片,到底和上代芯片之间存在多么大的差距呢?那么接下来就来一起对比下骁龙8s Gen4与骁龙8s Gen3的差异。
首先,骁龙8s Gen4采用了台积电4nm工艺,相较于骁龙8s Gen3,其工艺水平保持一致,但在架构设计上有较大的改进。
其中CPU架构为“1超7大”设计,具体包括1颗3.21GHz Cortex-X4超大核、3颗3.01GHz Cortex-A720性能核、2颗2.80GHz Cortex-A720能效核、2颗2.02GHz Cortex-A720能效核。
这种全大核的设计摒弃了传统的小核,使其在多任务处理和复杂场景下的性能表现更为出色,且有助于提升能效比。
即使是中端手机进行搭载,也可以享受到出色的性能,起码主流游戏的运行上,会带来更加优秀的使用体验。
而骁龙8s Gen3同样采用了台积电4nm工艺,但其CPU架构方面有所不同,采用的是“1+3+4”三丛集设计。
具体包括:1颗3.0GHz Cortex-X4超大核、3颗2.8GHz Cortex-A720中核、4颗2.0GHz Cortex-A520小核。
这种架构设计在能效优化方面表现出色,特别是在中低负载场景下,能效比提升显著,只是在面对高负载任务时,小核的性能瓶颈可能会限制整体表现。
这也是迭代的意义,通过全新的规格,来刺激消费者对新品产生选择与关注的欲望,届时自然会带来更好的销量。
关键骁龙8s Gen4在性能表现上有了质的飞跃,据官方数据,骁龙8s Gen4的CPU性能相比前代提升了31%,安兔兔跑分突破200万。
综合表现接近骁龙8 Gen3,但略逊于采用3nm工艺和自研Oryon架构的骁龙8 Gen4旗舰芯片,不过这一成绩在中端市场具有极强的竞争力,甚至可以与部分旗舰芯片相媲美。
在GPU方面搭载了Adreno 825,虽然核心规模稍小于骁龙8至尊版的Adreno 830,但性能提升仍然显著,达到了49%。
此外,芯片本身的AI算力也提升了44%,支持多模态生成式AI模型,为智能手机带来了更强大的AI处理能力。
不过骁龙8s Gen3在性能表现上同样不俗,其CPU性能相较于前代有了显著提升,特别是在能效比方面表现出色。
同时GPU方面搭载了Adreno 735,支持Vulkan 1.3 API,在《原神》等游戏中能够保持较为流畅的表现。
然而,与骁龙8s Gen4相比,骁龙8s Gen3在性能和能效比方面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因此这次的新款芯片提升幅度确实不小。
况且影像ISP升级至18-bit三核架构、支持多种拍照模式和功能、支持多种音频和视频格式等,都是促进体验的关键。
重点是骁龙8s Gen4作为高通次旗舰芯片,其市场定位主要面向中高端市场,据供应链消息,终端定价将锚定2000-3000元区间,与天玑8400机型展开正面竞争。
而在终端产品方面,首批搭载骁龙8s Gen4的机型将以“性能释放”为核心卖点,例如,Redmi Turbo4 Pro作为首发机型,配备了7500mAh电池和窄边直屏,主打长续航与性价比。
iQOO Z10 Turbo Pro则强化了游戏场景优化,提供了出色的游戏体验;Xiaomi Civi 5 Pro则聚焦轻薄影像,搭载了定制主摄和AI人像算法。
OPPO K13 Pro则主打ColorOS系统优化和散热设计;魅族Note 16则配备了超大线性马达和Flyme AI生态,主打交互体验。
总而言之,旗舰芯片的进化不再局限于参数堆砌,而是通过架构重构和场景化创新,让尖端技术真正服务于用户体验。
那么问题来了,大家觉得这颗芯片的实力如何呢?一起来说说看吧。
差距就是至少加价34%的关税
瓶颈在电池,电池突破之后全是超级大核
你直接用3个大核一个中核不是更简单。
我不要超大核,不要大核,只要中间那核
芯片看主频,等于发动机动力。
下一代8s应该会用双超大核吧?
散热怎么样
给麒麟9000S提鞋都不配
千元机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