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说游戏行业正在吃“技术红利”,这话听起来像极了十年前手机厂商喊“千元机也能用旗舰芯片”。说白了,就是现在小作坊也能做出满汉全席了——当年要300人的团队搞三年的大作,现在50人用现成工具包两年就能端上桌。
一、工具包革命:人人都是“3A裁缝”
以前做游戏好比手工裁缝做高定,从画设计图到踩缝纫机都得自己来。现在有了UE5这种“智能缝纫机”,连针脚间距都能自动调。比如《黑神话》团队中途换引擎,相当于裁缝做到一半发现隔壁店上了激光裁剪机,直接抄起新设备咔咔改版型,成品还比老裁缝更精致 。

这波工具包红利最狠的是“素材超市”开张了。以前做个古建筑场景得美术组吭哧吭哧画半年,现在直接扛着3D扫描仪去山西转一圈,连房梁上的蜘蛛网都能原样复刻,效率直接翻十倍 。就跟做饭不用自己种菜了,下楼超市啥半成品都有。二、技术民工翻身:流水线老师傅下岗
游戏行业过去讲究“祖传秘方”,育碧的动捕技术、暴雪的剧情设计那都是传家宝。现在动捕设备租一天800块,AI生成剧本比编剧写得还快,这些技术就像手机美颜APP——当年影楼摄影师吃饭的家伙,现在小姑娘自拍五分钟就能出片 。

最刺激的是“外包游击队”崛起。以前大厂藏着掖着的面部捕捉、场景建模技术,现在深圳华强北就有技术供应商打包卖,价格比奶茶店加盟费还便宜。有团队爆料,做个电影级过场动画的花销,还没他们公司年会请明星唱歌贵 。三、硬件白菜价:显卡比葱姜蒜还好买
十年前想做3A游戏?先给团队每人配台价值5万的工作站再说。现在3090显卡价格腰斩,云计算渲染按分钟计费,连学生党都能在宿舍搞出媲美《巫师3》的画面——当然,显卡轰鸣声可能被室友投诉 。

这波硬件红利还催生了“云上工作室”。广西山沟里的团队,用着腾讯云服务器、吃着螺蛳粉,做出的游戏画面比上海陆家嘴的精英团队还细腻。地理差距被网线扯平,堪称游戏圈的“远程办公革命” 。四、行业大洗牌:老贵族 vs 新势力
技术红利最颠覆的是“3A民主化”。过去大厂靠人海战术堆出来的画面优势,现在小团队用UE5+素材库+AI工具,三个月就能追平。就像《羊了个羊》这种“路边摊游戏”,靠着病毒传播硬刚老牌大厂,气得传统厂商直跳脚 。

但副作用也很明显——“劣币驱逐良币”风险。现在Steam每天上架300款游戏,90%是换皮垃圾。就跟短视频平台似的,精心打磨的作品可能被土味沙雕视频淹没。冯骥团队能杀出重围,靠的是在技术红利上又叠了层“审美Buff” 。五、打工人新活法:从码农到魔法师
最魔幻的是岗位技能迭代。十年前程序猿还要死磕图形学算法,现在UE5蓝图系统让策划都能拖拽出战斗系统。有网友吐槽:“我们公司新来的00后策划,不会写代码但会调引擎,薪资比五年经验的程序员还高” 。

这波红利还催生了“技术倒爷”。会用AI生成NPC对话的,能靠卖教程月入十万;懂动捕设备调试的,周末接私活比工资赚得多。游戏行业突然从“血汗工厂”变成了“技术夜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

说句大实话:技术红利就像自助火锅,食材调料都给你备齐了,但最终涮出来是米其林大餐还是黑暗料理,还得看掌勺人的本事。冯骥团队能端出《黑神话》这桌硬菜,除了赶上好灶台,更重要的是他们记得——技术是锅铲,创意才是食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