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A副局长、美情报二把手突访阿富汗,迫不及待打造反华包围网,巴铁也是美国渗透目标,特朗普政府狗急跳墙,中国要做好准备。
01.美情报二把手突访,邻国局势有变
4月8日,一架美国空军C-17运输机与一架联合国专机几乎同时降落在阿富汗巴格拉姆,这一动向被美媒视为两个代表团秘密访问喀布尔的有力证据。
尽管华盛顿和喀布尔官方对此事保持缄默,但此番CIA副局长迈克尔·埃利斯低调进场,且带着军用车辆、设备以及高级情报官员,结合美方对阿富汗局势一贯的关注与投入,几乎可以断定,美国正在考虑在阿富汗重新布设情报网络并进一步干涉该地区事务。
美媒表示,2021年美军撤离阿富汗之时,外界普遍将其视为美国在“反恐战争”以及在阿富汗20年军事行动的重大失败。但对华盛顿而言,撤军不代表彻底放弃对阿富汗的影响,而只是试图以更低成本、更隐蔽的方式对阿富汗及周边国家施加控制。
CIA作为美国对外情报和特殊行动的核心部门,其对阿富汗驻点的维护与扩张更能说明美国仍希望在当地维持“可控混乱”,保留一只无形的手介入地区局势。
埃利斯此次秘密造访,所带来的军用车辆和高级情报官员,一方面是意在重塑情报网络,填补此前美军大规模撤离后留下的情报空白,另一方面则是对塔利班传递暗示,美国仍有意“合作”,只要其能满足美国在地缘政治和情报交换层面的需要。
阿富汗位于中亚、南亚、西亚的交汇处,地缘位置极其重要。对美国而言,如果能在阿富汗维持或重新培养一定影响力,不仅可对伊朗、俄罗斯等地区大国形成牵制,而且也可以对中巴走廊和“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直接或者间接的干扰。
特朗普时期一些鹰派官员就曾考虑过利用阿富汗境内的力量在西边构建“反华包围网”,让塔利班在中美博弈中扮演“中东马前卒”的角色,意图“挑拨”中国与阿富汗、巴基斯坦乃至中亚地区国家的关系。
巴基斯坦在塔利班兴起及后来掌权过程中扮演过重要角色,也多次被指责为塔利班的“庇护者”。然而,近年来巴基斯坦与阿富汗塔利班关系逐渐复杂化。
特别是在阿富汗塔利班重新上台后,巴基斯坦国内的塔利班分支(巴基斯坦塔利班,简称“巴塔”)与阿富汗塔利班之间的互相声援导致巴基斯坦在安全领域面临新的挑战。巴基斯坦政府及军方对阿富汗塔利班的不满情绪日渐增长,边境冲突也屡有发生。
而且外部势力不时会挑动巴基斯坦国内政治斗争,以打击和分化其与中国的合作。例如,中巴经济走廊(CPEC)是“一带一路”项目,地理上贯穿巴基斯坦的核心要地。
若美国有意透过在阿富汗设立情报据点、支持巴塔在边境地区制造安全威胁,便可能破坏中巴在基础设施、能源领域等方面的深度合作。
02.拉拢“塔利班”成为反华棋子?CIA异想天开
但是吧,只能说美国人的小算盘打的挺响,然而要让阿富汗塔利班成为反华马前卒,那完全就是痴人说梦了。
自从美国发动对阿富汗的军事行动、推翻塔利班政权开始,塔利班和美国的关系就一路对立。
虽然在塔利班卷土重来之后,美国又试图通过谈判、撤军等方式来维系对阿富汗的部分影响力,但美国在20年里对阿富汗多方势力的操弄,包括扶植前阿富汗政府、以军事手段打击塔利班等做法,都让塔利班领导层对美方戒心深重。
2021年8月美国仓促撤军,更是凸显了美国在阿富汗政策上的“投机”。塔利班兵临城下时,美国对其曾经支持的阿富汗前政府并未做更多实际帮助,直接撇下其“盟友”离开。
对塔利班来说,这种出尔反尔的行动让其难以信任美国。而在随后,美国更是冻结了约70亿美元的阿富汗中央银行资产,还签署行政令将其占为己有,进一步让阿富汗人意识到美方言而无信,只会根据自身利益行事。
更关键的是,美国国内政治常常左右外交政策的取舍,一旦目标达成或美国国内氛围转变,被美国扶持的对象往往变成“弃子”。塔利班如果要在国内站稳脚跟,最忌讳的正是成为外部势力的附庸或傀儡,这不仅会在内部引发对美强硬反对派的抨击,更会破坏其在伊斯兰世界社会中的地位。
因此,塔利班重新掌握政权后面临的最大难题不是如何扩张势力,而是如何维持国内社会基本运转并获得国际认可。阿富汗经过多年的战争创伤,经济和基础设施极度脆弱,民众生活水平低下。
若要真正巩固政权,塔利班必须尽快解决国内的民生困境,需要外来投资、经济援助和基础设施建设,而这些在美国那里几乎看不到实质性希望。因此,塔利班没有任何理由能和美国达成任何合作基础。
但总而言之,面对美方不断在中国周边国家煽动反华风的影响,中国需要做好防范和准备,须秉持战略定力,坚持睦邻友好与互利合作的原则,要与周边邻国持续深化安全与情报合作,防范外部势力的渗透与挑拨,此举是对中国西北地区长远安全和“一带一路”核心利益的必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