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明天就是农历二月廿五,民间称为“天仓开日”。《云笈七签》记载此日“天仓开,宜入山修道”,寓意天地灵气汇聚,万物生机勃发。如今修道的人少了,笔者倒是认为,可以结合春季养生来理解这个事情。万物复苏之际,正是修身、修心、修福的好时机。遵循“一要做,二不忘,三要吃”的习俗,不仅能顺应天时,更能激活一年的好运与健康。

一要做
我们要以“修道之心”开启春计,古时“入山修道”强调静心修行,如今我们可将其转化为“内修智慧,外修体魄”的双向行动:
比如说在这个是设立目标,如“种籽入仓”:春分至清明是规划全年目标的黄金期,将事业、学业、健康等愿景写在“心仓”,如古人囤粮般踏实。朝着这个定好的目标前行,那么自然也不会虚度光阴。

此外,还可以动身养阳,比如清晨选择登山、骑行或公园散步,吸收初春阳气,激活身体代谢,事半功倍。 同时还可以整理书桌、办公桌,清理冗余杂物,象征“扫除尘垢,迎福入门”。
二不忘
传统“天仓开日”有“囤粮、祈福”之俗,今可延伸为两大核心:
1、 不忘“惜粮”之本
在这天的时候,践行“光盘行动”,减少浪费,顺应天道循环,积累“勤俭福报”。而且也可以教育孩子,粒粒皆辛苦,让他们明白,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粮食富余更是艰辛。

2、 不忘“春养肝脾”之理
仲春时节,是养阳的关键期,那么在这个时候,我们还要注意,护住身体的阳气,春天打好了基础,秋冬人才会比较的舒服。具体的做法,早起的时候揉按太冲穴(足背凹陷处),疏肝理气,中午午休20分钟,护脾阳;傍晚泡脚,祛湿防春困。
三要吃
农历的二月二十五,我们还要明白,以食为媒,补春之虚,《黄帝内经》就有记载“春养肝”的一个说法。
1、 凉拌花生芽
老话说春吃芽,夏吃瓜,在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选择多吃一点芽菜,比如说花生芽,就是很不错的选择,其口感清甜,而且制作起来也比较的方便。

做法:把买回来的花生芽清洗干净,放入到沸水中焯水,捞出来控干水分,准备一点凉拌汁,放入盐和香醋再来上凉拌酱油,喜欢吃辣椒的可以来点辣椒面,拌匀之后,倒进去即可。
2、 豆芽炒韭菜
这个菜也是春天比较经典的一个家常菜,豆芽还有韭菜当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助肝气升发,如“草木初生”。

做法:把豆芽和韭菜清洗干净,韭菜切成段,锅中放入植物油,烧热之后,放入蒜末,倒入黄豆芽翻炒,来点盐和酱油,放入韭菜,大火不断的进行翻炒,再来上一点蚝油,把它拌匀就可以吃了。
3、 香煎香椿芽
香椿是仲春时节,升阳气非常滋补的食物,我们可以买一些回来,把它煎着吃,味道酥脆,还特别的香。

做法:把香椿芽清洗干净,找一个大碗,里面放入面粉,加入盐和胡椒粉,打入鸡蛋,加入清水,把香椿芽放进去,裹上面糊,饭入油锅中煎熟,就可以开吃了。
天仓开日并非迷信,而是古人观察自然得出的智慧——顺应时节,方能事半功倍。明日以此“一要做,二不忘,三要吃”为纲,将传统仪式转化为现代生活的高效规划,既承文化根脉,又启新春吉运,家业安康,自然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