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这场持续八年的叛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叛军最终走向失败。

安史之乱画像
叛军起初势如破竹,安禄山凭借精心准备与唐朝内部的军事懈怠,迅速攻占大片领土,直逼长安,唐玄宗出逃,长安洛阳两大都城先后沦陷,局势岌岌可危。但叛军自身存在致命缺陷。其内部矛盾重重,安禄山被儿子安庆绪所杀,史思明又杀安庆绪自立,随后史思明也被儿子史朝义杀害,频繁的权力更迭使军队人心惶惶,凝聚力与战斗力不断削弱。
从战略上看,叛军缺乏长远规划。他们四处劫掠,只图眼前利益,没有稳固的后方根基,也未建立有效的行政管理体系。在唐朝军队的顽强抵抗下,战线拉长,补给困难,逐渐陷入困境。
唐朝方面,尽管初期应对失措,但凭借庞大的人口与经济基础,迅速组织起有效的抵抗。郭子仪、李光弼等将领指挥有方,唐军逐渐扭转战局。同时,唐朝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回纥出兵相助,进一步增强了平叛力量。民心也始终倾向唐朝,叛军的残暴行径激起民众的反抗,使其难以获得民众支持。
最终,在唐朝军民的共同努力下,安史叛军彻底失败。这场叛乱虽被平定,但唐朝元气大伤,藩镇割据局面形成,盛世繁华逐渐落幕,历史走向新的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