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阜阳

皖北大城,精彩阜阳。
作为安徽省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处于长三角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交汇地带的阜阳市既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又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阜阳之名源于雍正时期所设的阜阳县,鹄书认为阜阳县是个特别厉害的存在,其建制延续过程中曾先后分出了多个县级行政区划,堪称“一个阜阳县,半个阜阳市”。
尽管阜阳县作为地名的时间并不算长,但它的建制史则可追溯至秦汉时设立的汝阴县。北宋开宝六年(973)汝阴县北部王家市(今利辛县王市集)、斤沟、百尺镇、税子步(以上均在今太和县)、界沟(今界首)5镇改万寿县(太和县的前身);至元二年(1265)汝阴县并入颍州。

此时的阜阳县辖区大约包括了今天的颍州区、颍东区、颍泉区、临泉县、阜南县。此后它不断缩小,比如同治三年(1864)阜阳县北部4集25圩改属新成立的涡阳县。
1935年阜阳县西境析“茶棚大路、龙王堂、栗头店、五坑集、欧庙集、会龙集、九龙沟以西,洪河以北,颍河以南”之间的地区设为临泉县(含界首市南部),因县城滨临泉河而得名;这是近代以来阜阳县首次缩小辖区面积。


具体是鼓楼、颍西、清河3个街道和王店、程集、西湖、九龙、三十里铺、马寨6个乡镇属颍州区,河东、向阳、新华3个街道和插花、枣庄、老庙、口孜、袁寨、冉庙、正午、杨楼、王古同9个乡镇属颍东区,中市、泉颍、周棚3个街道和伍明、宁老庄、闻集、行流、苏屯、姜堂、邵营、苏集8个乡镇属颍泉区。
自此,最初的阜阳县演变成了阜南县、临泉县、颍州区、颍泉区和颍东区这5个县级行政区;若算上三分之个涡阳县、半个界首市或其前身汝阴县,那曾经的阜阳县的规模就更厉害了。

颍州区面积623平方千米、常住人口90.2万、户籍人口90万,颍泉区面积651平方千米、常住人口62.2万、户籍人口75万,颍东区面积683平方千米、常住人口53.7万、户籍人口67万,阜南县面积1801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17.4万、户籍人口174万,临泉县面积183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65.8平方千米、户籍人口231万。
以今天的数据来看,上述五个区县与曾经的阜阳县总面积重叠部分的面积5537平方千米、常住人口约489.3万、户籍人口约637万;不管是区县个数还是人口和面积都占了阜阳市现有规模的一半,这也是为何说阜阳县以一己之力撑起来半个阜阳市的原因。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