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工作中,我常常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结节息肉患者,其中有一类患者的情况特别值得关注,那就是气郁体质的人群。这类人往往容易被胃肠息肉、乳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盯上,今天就来和大家好好聊聊其中的缘由以及应对方法。
一、结节息肉的根源——脾虚与肝郁的“联手作案”中医认为,脾为生痰之源,一旦脾虚,水湿运化就会出现障碍,进而产生痰湿,而痰湿恰恰是构成结节息肉的主要病理物质。
除了脾,肝脏在胃肠息肉的发病过程中也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在中医理论里,肝与脾的关系极为密切,就像一对相互协作却又容易闹矛盾的伙伴。
肝气的疏泄功能正常,能够促进脾的运化;可要是肝失疏泄,那脾的运化功能也会跟着失常。这时候,水湿就会在体内停滞,逐渐凝聚成痰,痰湿在胃肠黏膜上不断聚结,最终就形成了胃肠息肉。而若痰湿在肝经中游走,与郁结的肝气搏结,就容易形成甲状腺结节和乳腺结节。

很多因这种肝脾不和而长出结节肠息肉的人,大多属于气郁体质。
这类人群普遍性格内向,心思细腻敏感,甚至有些多疑,体型通常也比较瘦弱。平日里,他们很容易因为各种琐事而产生忧愁之感,严重的还会有心慌的表现,晚上也睡不好,总是失眠多梦。这是因为长期的负面情绪不断积累,使得人体的气机无法顺畅地向外宣达,反而郁结在体内,从而形成了“气郁”。
比起胃肠息肉,气郁体质的人更容易患乳腺结节和甲状腺结节。所以,要是你发现自己有气郁体质的特点,比如情绪长期低落、睡眠不佳等,最好是及时进行专业的中医调理,防患于未然。
二、真实病例:刘女士的甲状腺结节康复之路之前接诊的一位患者刘女士,前年年初的时候,她无意间发现自己的脖子有点肿,而且过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消肿的迹象,医院检查结果为多发囊实性甲状腺结节。

当时,刘女士甲状腺右叶最大的结节达到了3.3cm×2.1cm,左叶最大结节也有1.9cm×0.9cm,右侧的这个大结节从外面就能明显看出来。
在问诊过程中,刘女士告诉我,除了甲状腺结节带来的困扰,她平时还经常胃胀,大便也不成形,总是感觉浑身乏力,情绪十分低落,很长时间都不想和人交流说话。我为她进行了仔细的脉诊和舌诊,发现她的致病根源就在于肝郁脾虚。针对这种情况,治疗自然要以疏肝健脾、化痰散结为主要原则。
在用药方面,我主要从两个方向入手。一方面,选用茯苓、白术、陈皮、柴胡、白芍、香附等植物类药材,它们具有很好的健脾疏肝功效,能够改善机体内环境,消除结节生长的“土壤”。另一方面,加入全蝎、蜈蚣等虫类药,这些药能软坚散结,直击病灶,力求尽快消除结节本体。

除了开药方,我还建议刘女士平时用开水冲泡绿萼梅饮用。绿萼梅具有开胃生津、疏肝解郁的作用,对于改善她肝郁脾虚的根本问题很有帮助。
刘女士特别配合治疗,严格遵照医嘱服药。一个月后复诊时,她高兴地告诉我,肝郁的症状明显缓解了,身心都舒畅了许多。到第三次复诊的时候,她自己感觉结节似乎变小了一些,这让她对继续治疗充满了信心。
就这样,坚持服药三个月后,刘女士通过微信联系我,说结节已经大为缩小,甲状腺左叶结节完全消失,右叶结节直径缩小至1.3cm,从外观上看不出来了。